文档详情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可研报告编制2011.07.13.doc

发布:2018-08-13约3.85万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一、可研报告的任务 在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基础上,根据设计目标和功能要求,对治理工程设计开展可行性论证,并进行2种方案的设计和比较。应对2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分析和论证,作出工程估算,并提出推荐方案。 二、比选方案确定原则 1、比选方案必须具有可行性; 2、比选方案必须具有可比性; 3、比选方案一般应按照不同的设计思路,制定不同类型的工程措施; 4、推荐方案应在综合考虑工作量、施工工期、资金投入、治理效果等多方面因素,不能仅考虑经济因素。 (1) 滑坡的常见治理工程方案: ① 支挡:中前部抗滑桩 ② 锚固:坡面锚固(岩质、土质) ③ 改变斜坡形态与受力:后缘削方减载,前缘压脚等 ④ 排水:地下排水与地表排水 ⑤ 上述工程措施有机组合 (2) 不稳定斜坡的常见治理工程方案: ① 挂网喷射混凝土; ② 柔性防护网(土动与被动防护网); ③ 格构(框架锚固) ④ 危岩块体锚固; ⑤ 危岩块体底部支撑; ⑥ 排水 ⑦ 上述工程措施有机组合 三、各比选方案的设计深度 可研阶段的设计深度应以初略地估算出治理工程量为原则。 例如: 抗滑桩:数目、截面尺寸、桩长、配筋、护壁与锁口 锚固:数目、每孔锚索根数、长度、锚墩; 排水沟:截面尺寸、长度 防护网或喷锚支护:支护面积、喷浆厚度 四、评价一份报告的指标 1、目的明确; 2、内容有针对性; 3、系统(思路)、问题(具体)、清晰(条理); 4、资料、数据翔实,不空泛; 5、简洁、明了; 6、特点鲜明、突出,或明确指出不同于他人之处,让别人一下子就能记得住。 五、编写方法 1、逐一展开。 1)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 2)以系统的思路(技术路线)为路标; 3)以翔实的数据为支撑; 4)以科学的分析方法为武器; 5)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练的语言为载体; 6)以得到的令人信服的结果(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的方案)为成果。 2、尽力提高“易评性” 1)一目了然; 2)简洁; 3)方便审阅 3、全篇有机联系 1)相互衔接 ——前-中-后、左-中-右的衔接; ——各部分之间的承前启后; ——各章节相互支撑、相互佐证 2)一致性 全篇(包括文、图、表)称谓、提法、认识、结果、结论的一致,避免自相矛盾; 4、治理方案编写要求 1)一事一议; 2)针对性; 3)可操作性; 4)经济、科学合理性; 六、可研报告的内容与参考格式 参见附录 附录一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格式 1 前言 1.1 任务由来 1.2 主要的目的与任务 1.3 勘查工作描述及建议方案(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该节国家立项没要求,可不写。 2 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概况 2.1 地质灾害位置及区域经济社会状况 2.1.1 地质灾害位置 2.1.2 区域经济社会状况 2.2 地质环境概况 2.2.1 气象水文 2.2.2 地形地貌 2.2.3 地层岩性 2.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5 水文地质 3 地质灾害概况 3.1 地质灾害的类型及规模 3.2 地质灾害史及灾情 3.3 成因及发展趋势分析 3.4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3.4.1 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及危害对象 3.4.2 地质灾害体破坏后造成损失估算 4 项目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4.1 必要性 4.2 迫切性 5 地质灾害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5.1 地质灾害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5.1.1 5.1.2 5.1.3 5.1.4 如滑坡写滑体、滑带(面)和滑床的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5.1.5 地下水类型、赋存(水位埋深)、补径排及其水化学特征(化学类型及酸碱性、侵蚀性),与地表水的关系 5.1.6 依据勘查报告或经验数据结合列表简单文字描述各结构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如滑坡的滑体、滑带(面)和滑床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5.1.7 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水、人类工程活动逐项分析后再综合分析 5.2 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5.2.1 5.2.2 1、计算方法 2、计算简图及参数确定 根据选取的计算方法所需条件和实际,合理简化条件后确定计算简图。 根据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结果、经验数据、反演计算结果来结合实际岩土物性分析选取。如饱和与自然状态下的滑坡体重度与C、φ值,滑带(面)C、φ值,滑床承载力。 3、计算工况 4、计算结果与分析 5.2.3 5.2.4 5.3 设计参数分析与选取 5.2.1 5.2.2 6 工程地质条件 6.1 土体 6.2 岩体 7 地质灾害体治理工程方案 7.1 治理目标与原则 7.2 治理方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