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中锯齿波测试信号的用途.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摄像机中锯齿波 测试信号的用途◎ 中央电视台 陈江疆摄像机中有两种测试信号,彩条(Color Bar)信号,和 锯齿波(Sawtooth)信号,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正确 使用好摄像机所提供的这两种测试信号,对于保持摄像机的 最佳工作状态、拍出理想的画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 我就结合工作中的实际,以日立公司的SK-F38型便携式三同 轴摄像机为例,谈一谈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锯齿波测试信号来 校准摄像机画面的一些想法。一 锯齿波测试信号简介图 1用波形示波器来观看摄像机中锯齿波测试信号,波形如 图 1 所示。其形状像一排锯齿,因此而得名。它是由摄像机 机头(Camera Head)和基站(Base Station)中专门的锯齿 波发生器(Sawtooth Generator)所发生的。图 2 所示为SK-F38 摄像机机头(Camera Head)的信号 流程框图,从中可以看出锯齿波测试信号发生器位于预放(PRE AMP)电路板上,所发生的测试信号与预放器输出的 图像信号相互间可通过开关切换选择,选择后的信号送入下 一环节——处理 1 (PROC-1)电路板处理。因为没有经过 GAMMA 、KNEE 及白切割等处理电路,此时的锯齿波测试 信号的波形还是线性的,如图2中所示,幅度为0.3V p-p,可 通过电路做 2 和 5 倍处理。基站(Base Station)中同样有一个锯齿波测试信号发生器,图 3 所示为 SK-F38 摄像机基站的信号流程框图,我 们可以看到发生器位于信号解调制(DEMODULATOR)电路 板上,所发生的测试信号与自动增益控制(AGC )电路输 出的信号可以通过开关切换选择。选择后的信号送入下一 个处理环节——编码器(ENCR )电路板中处理。此时的 测试信号波形如图 3 中所示,幅度为 0.7Vp-p 。把图 2 和图 3 连接起来,可以得到一个从 CCD 到最终基 站输出的摄像机信号的完整处理过程。下面,将通过对摄像 机中信号处理过程的分析,来看看锯齿波测试信号在整个摄 像机通路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首先,能够最直观看到的一个作用是当摄像机发生故障 时,锯齿波测试信号可以作为摄像机信号通路分段检测的测 试信号。例如,当摄像机出现输出信号异常时(有噪波、干 扰甚至无信号输出),可以通过检查其通路中不同位置测试信 号的波形情况来判断故障发生的大概位置和原因。当然,这并非是它惟一的作用。锯齿波信号在摄像机应 用中还有很多重要作用。二 在摄像机信号通道校准时的作用归根到底,电视是一个光—电、电—光转换的过程,摄 像机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将其所拍摄的景物在监视器上如实 地还原出来。而要做到能够如实地反映出拍摄的景物,摄 像机在拍摄前有一些很重要的指标需要技术人员来调整, 如光圈、底电平、黑白平衡、GAMMA 、KNEE 、白切割等 等。其中光圈、底电平、黑白平衡等是需要在每一次拍摄前 和拍摄中实时调整的,而另外一些技术参数如自动黑白平 衡基准、GAMMA 、KNEE 、白切割等则需要定期检查其数 值是否正常。在摄像机出厂前,调试工程师会根据不同的电路情况 分别对每一台摄像机的指标进行校准,使每台摄像机都能中 心 技 术工作在最佳状态。同时这些数据将作为基准文件被存储在 摄像机中专门的 ROM 里。在以后的使用中,每一次做自动 调整时,机器中的各部分电路的电气参数会自动的与 ROM 中的基准文件相比较、对齐,从而使摄像机恢复到最佳工 作状态。图 3但是,在摄像机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元器件的老化, 有一些电气指标会发生变化,这会使得 ROM 中所存储的文 件与实际电路情况不符,会造成诸如即使摄像机做了自动白 平衡画面仍然不白等的问题。出厂时 ROM 里存储的这些数据就失去了作为参照标准的 意义。图 2此时,有两个办法可以用 来改变这一状况:1. 升级 ROM 中的文件, 改变存储于其中的各项参数 的值,使之与实际的电路状况 相符合,用文件去适应电路。2.对摄像机的通路做重新 校准,通过改变电路中一些电 位器的物理值来补偿这些电 气指标的变化,最终使得实际 电路重新与 ROM 中的文件情 况相符合,换句话说就是用电 路去适应文件。两种方法的目的相同,都 是使 ROM 中的文件能够重新 起到基准的作用,因为只有这 样自动调整所得到的值才有意义。二者方法相比,要升级 ROM 只能在摄像机工厂来完 成,需要专门的设备,比较麻烦。而摄像机通路的校准是可 以随时进行的,当然前提是摄像机通路中适当的位置有合适 的、标准的测试信号。那么,摄像机中的锯齿波测试信号是 否符合要求呢?现在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图 2。首先看一下锯齿波测试信 号发生器的位置,可以看出电路中锯齿波发生器只有一个, 它所发生的锯齿波信号分成一模一样的三路,分别在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