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华附小教师团队观摩课心得体会.docx

发布:2018-11-18约5.47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清华附小教师团队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一:清华附小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本教研   ——1+X课程及主题教研活动   心得体会   XX年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本教研—1+X课程及主题教研活动培训学习。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首先,观摩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窦桂梅讲的绘本故事《大脚丫跳芭蕾》,深深被她的课堂所折服。在这节课中,他们收获的不是知识,而是一个叫做“梦想”的美丽人生。也许孩子们不是那个大脚丫,可是他们确实把自己当成了那个大脚丫,用“我发现”“我还发现”“我还要发现”的心来感受:梦想在,舞台就在。窦老师的课讲得多好啊!在她的课上总能让人对人生产生最美好的期盼,总能让人宠辱不惊,感恩所有。感谢一切生活的“评委和挫折”,是他们让我们学会谦卑,有尊严的生活;感谢一切生活中的贵人,是他们让我们学会感恩,高贵的生活。   接下来聆听了窦桂梅《素养导向:主题教学的理念、内涵与路径》的讲座。在报告中,窦校长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线,系统地从主题教学研究的核心概念、类型、价值、课程体系、实践样态等层面,汇报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成果及清华附小的“1+X课程”设置,让我们对“1+X课程”的理论构想和实践探索有了整体的了解和认识。随后,清华附小以课堂呈现、分科汇报总结、专家点评等形式,全面展示了主题教学理念下清华附小语文、数学、艺术课堂样态。   其次,李春虹老师执教的插图绘本《七号梦工厂》,让我们看到了孩子那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没有字的书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书!张婷婷执教的美术课《抽象的表达》让学生进行彩纸拼贴创作,无拘无束地通过各种色彩和符合诠释主题、诠释自我,释放奔腾的想象力。让在座的老师们都感叹 “以前没见过这样的课堂啊! 最后,我们又聆听了林长山老师的讲座《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讲座中,他讲到“1+X课程”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办学最重要的载体,是学校所有工作最终的物化体现,是学校师生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最有力的证物,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此,清华附小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评价等多个维度研究了“1+X课程”的内涵。   “1”: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该课程内容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既落实了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同时又超越了教材。   “X”:指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形成既遵循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遍认知特点,同时又体现“清华烙印”的校本课程及个性化拓展性课程。   “+”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促进“1”与“X”相辅相成,达成“1”和“X”平衡的或增量或变量。   林老师从一个孩子、一个老师、一群孩子们的故事说起,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清华附小的1+X课程,让我们眼前一亮。一个学不好数   学的孩子,出版了数学图册《小毁成长记》;一个数学老师,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相关数学知识;一群清华附小的孩子们,心自由,行有规,淡定谦和,知识渊博。“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语文教改思想,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接下来,林老师还谈到了育人的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清华附小给出的答案是:要培养健康、阳光、乐学的孩子。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生命奠基。   最后,林老师介绍了清华附小特别有创意的一些行动,如课程设置的变化,不再拘泥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而是根据学科特点,将原有国家课程中的各个学科分类整合,形成四大门类,即“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各个学科不再泾渭分明,而是主题教学整合,每个门类当中,既要开好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又要办好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分设必修和选修,以满足不同学生成长的需要。   课程整合,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儿童提供成长所需要的资源和能量;一切围绕儿童的发展而工作,关心儿童成长,关注儿童健康,关怀儿童心理,为儿童提供成长所需要的环境和保障。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不少也收获不小。我一定努力,成为一个又思想,有头脑,有创造力的小学语文教师!   篇二:中国教育梦---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心得体会   清华附小1+X课改   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心得体会   山东省庆云县实验小学 刘艳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人生路上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我谨慎地把握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充实自己浅薄的教育阅历。   这次德州窦桂梅团队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对我县“单元整合,海量阅读,读写并轨”课改模式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次活动共有七位专家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清华附小的1+X课改创新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