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返校考试语文答案.pdf
2024级高一下语文期初考试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1.答案C。(由材料二第5段“但是仅仅通过道德评论并不能完全使世人信服,辅之以史实则更加具有说服
力”可知,不是这种道德评价不能使世人信服。)
2.答案A。(材料一第3段“上博简《成王为城濮之行》开篇点出晋楚交战之地在城濮,是一种‘事后诸葛’
的表达,只是就该简文开篇“点出晋楚交战之地在城濮”这个例子来说的,并不是说简文全篇都用了“事
后诸葛”的写法。)
3.答案D。(“寓论断于叙事”与“君子曰”都是为了补充解释《春秋》的艺术手法,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方
面,D属于“君子曰”的直白的评价语,而并非“寓论断于叙事”)
4.参考答案:
①《春秋》重微言大义,记事简约,仅仅记载事件的结果,对其中的是非曲直一“字”带过。
②《左传》对《春秋》进行补充说明,将长时段的事件连缀一体,以至形成严谨的因果链条。
③《左传》在历史书写过程中常加入“君子曰”等道德评论之语,并且擅长在叙事中寄寓论断。(每点1分)
【解析】材料二第3段“《春秋》虽重微言大义,但记事过于简约。《春秋》仅仅记载事件的结果,而对
其中的是非曲直一‘字’带过,除此之外更无任何议论。”得出第①点。
材料一第4段“《左传》的叙事前后勾连,将长时段的事件连缀一体,以至形成严谨的因果链条”与材料
二第3段“《左传》是以《春秋》为依据,对其所记载的史实内容扩展补充而书写成的”,得出第②。材
料二第4段“《左传》在理解事件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一些带有道德倾向的论断之语”得出第③点。
5.C【解析】C.“目的是为了与这次的捉迷藏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这次的捉迷藏给予自己的体验更加刺
激“错误。插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突出这次的捉迷藏给予自己的体验更加刺激”,而是突出“自己的慌
乱、无措”。
6.D【解析】D.“而是伴随着我捉迷藏的整个游戏”错误。从文章前面4段可以看到“捉迷藏”游戏开
始时并没有“风”。
7.①文章开头描述“天不很黑”,可见“我”一开始捉迷藏时心情比较轻松。
②随着夜色渐渐加深,“每走几步天就更黑一层”,“我”的心理开始紧张起来。
③风的猛烈和沙尘的肆虐,烘托了“我”的孤独和迷茫。(或“没皮的树”和“门”的描写强化了“我”
内心的恐惧和无助)
④文章最后,对风停树静,树叶尘埃落地的描述,象征着“我”内心的失落、沉重。
8.①可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捉迷藏”为题太平常,以“走着走着剩下我一个人”为题
目可以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会走着走着剩下我一个人”。
②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写的重点不是捉迷藏的全过程,而是强调在这次的捉迷藏中“我”与所有
人都走散后的经历和感受。
③更能突出“我”和所有人走散后,在黑暗、孤寂的环境中的孤独无助又恐惧的心理。
④暗示了丰富的主旨内涵,表达了作者对成长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9.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10.C
11.A
12.A[“含义相同”错。连缀,写作/嘱托,嘱咐。]
13.C[“在秋冬进攻”错。由材料二“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可知,杜
牧是建议仲夏发兵。]
14.(1)年轻时与李甘、李中敏、宋邧交好,他通晓古今,善于决断成败,李甘等人比不上他。(“善”,交
好;“通”,通晓;“及”,比得上。)
(2)戍边的战士大叫一声,函谷关被攻占,楚人一把火烧,可惜阿房宫成为焦土。
15.C“却不及追随李自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理解有误,词中并未将方士求仙、渔人泛舟与追随李白写下
雄奇诗文进行比较;两种生活实则一脉相承,都是词人超脱旷达精神的体现。
16.①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本词说渐渐地中秋又过,自己已是两鬓花白,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早生华发”一样,都表达了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
②功业未就、平庸无为的自嘲。本词说自己为清明时代中的一粒沙尘,有感叹个人渺小,才华无法施展
之意;《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与年少得志、意气风发的英雄人物对比,突出了对功业未就、老大未
成的自嘲。
③超脱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本词说“笑看潮来潮去”,望与李白相伴,写下豪迈诗篇;《念奴娇•赤
壁杯古》说“人生如梦”,但以酒祭洒江月等,都体现了词人看透世俗,超越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
(共三点,每点两分,情感总结各1分,意思相近也可,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各1分)
17.(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尤在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