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二单元杜甫诗三首导航.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课 杜甫诗三首
年段:高一 学科:语文 主备:曹礼涛 审核:
课时:三课时 课型:新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感受律诗的音韵美,学会读懂并初步鉴赏写景抒情诗和咏史怀古诗。
借助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诗家语”的特点,初明大意;通过诵读进入诗歌的情景,抓住诗人笔下的景物和人物形象的特点,结合凸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来品味把握诗人的情感,借助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
3. 认同唐代的诗歌文化,体察理解杜甫忧愤国事的情怀。
【学习过程】
【了解写作背景】(1)唐代宗永泰元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家”,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居住。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事件里,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背景下写成的。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是整组诗歌的基调。
(2)唐肃宗时, 杜甫上疏救房琯一事,乃杜甫“生平最大之事”。杜甫一生渴望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官居左拾遗,给了他接近权力中心,实现其平生志愿的机会。不幸的是,杜甫仅仅做了一年的左拾遗,就因疏救房琯一事失去了肃宗的信任,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断送了政治前途。
【自主构建】
1.字音
渚清( ) 霜鬓( ) 暮砧( ) 塞上( ) 青冢( )
憔悴( ) 连朔( ) 省识( ) 潦倒( ) 万壑( )
2.一词多义
回
(1)渚清沙白鸟飞回( )
(2)奔流到海不复回( )
(3)虎鼓瑟兮鸾回车( )
(4)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5)回车叱牛牵向东( )
(6)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
3.词类活用
玉露凋伤枫树林( )
4.文言虚词
独
独留青冢向黄昏( )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独畏廉将军哉( )
5.古今异义辨析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6.特殊句式
环珮空归夜月魂(倒装句 )
学法指导
初读感知 ,读懂诗家语
诗词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为了声韵格律的需要,在表达时使用的是“诗家语”。一是用典,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典出《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驳”,“八百里”在这里就是牛的代称。二是“跳脱”使诗中语义跳跃较大,留有大量的空白,读起来感觉前言不搭后语,需要我们去根据前后语境去合理的补充完善。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桃花人面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如果在二三联中加上“今年今日此门中”就明白了。三是倒装,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归浣女”“下渔舟”就是“浣女归”“渔舟下”的倒装。四是省略和使动,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第一句省略了“我”,第二句省略了“有人”;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的“繁”就是使动用法,另外,还有互文等。
再读涵泳其中,品读意象特征
诗歌的意想是诗人描绘的景物和塑造的形象。是意(诗人的主观情感)和象(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说这些景物和形象里融注了诗人浓厚的情感,打上了鲜明的情感烙印,从这些意象的特点中,我们可以体会诗人喜怒哀乐的情感起伏,抓住意象特征就抓住了解读诗人情感的钥匙。
三读披文入情,感知情感意蕴
诗歌所有的意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