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课本知识总结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
1、 多径衰落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的电波传播因受到高大建筑物的反射、绕射以及电离层的散射,会造成移动台所收到的信号是从多路径来的电波的叠加,这种现象被称为多径效应 P5
2、远近效应:就是指当基站同时接收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由于两个移动台功率相同,则距离基站近的移动台将对另一移动台信号产生严重的干扰。
3、多普勒效应:
当运动的物体达到一定速度时,固定点接收到的载波频率将随运动速度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频移,通常将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4、阴影效应: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台在运动的情况下,由于大型建筑物和其他物体对电波的传输路径的阻挡而在传播接收区域上形成半盲区,从而形成电磁场阴影,这种随移动台位置的不断变化而引起的接收点场强中值的起伏变化叫做阴影效应。阴影效应是产生慢衰落的主要原因。
5、慢衰落(Slow Fading):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电波传播路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局部中值也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所造成的衰落比多径效应引起的快衰落要慢得多,称为慢衰落。
6、快衰落(Fast Fading):移动台附近的散射体(地形,地物和移动体等)引起的多径传播信号在接收点相叠加,造成接收信号快速起伏的现象。
第2章 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2.1 多址技术
1.(目的:使基站能从众多的移动台发出的信号中区分出是哪个移动台的信号,移动台也能识别基站发出的信号中哪一个是发给自己的。)
2.蜂窝移动系统中常用的多址方式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
1)FDM A把可以使用的总频段划分成为若干个占用较小带宽的等间隔的频道,这些频道在频域上互不重叠,每个频道就是一个通信信道,分配给一个用户。
GSM:上行890-909MHZ;下行935-954MHZ??频点
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分配给用户一个信道,即一对频率。一个频率做下行信道,即BS向MS方向的信道;另一个频率做上行信道,即MS向BS方向的信道。
FDM A多址方式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单路单载频。每个频道一对频率,只可传送一路语音,频率利用率低,系统容量有限。 (2) 信息连续传输。系统分配给移动台和基站一对FDMA信道,它们利用此信道连续传输信号,直到通话结束,信道收回。 (3) 需要周密的频率计划,频率分配工作复杂。 (4) 基站有多部不同频率的收/发信机同时工作,基站的硬件配置取决于频率计划和频道配置。 (5) 技术成熟, 设备简单, 但频率利用率低, 系统容量小。 (6) 单纯的FDMA只能用于模拟蜂窝系统中
2.)时分多址(TDMA) 在时分多址系统中,把时间分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时隙(帧或时隙互不重叠),每一个时隙就是一个通信信道,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
1.时分多址(TDMA)多址方式有如下主要特点:(1) 每载频多路信道。TDMA系统在每一频率上产生多个时隙,每个时隙就是一个信道,在基站控制分配下,可为任意一个移动用户提供电话或非话业务。 (2) 利用突发脉冲序列传输。移动台信号功率的发射是不连续的,只是在规定的时隙内发射脉冲序列。
(3) 传输速率高,自适应均衡。每载频含有时隙多,则频率间隔宽,传输速率高,但数字传输带来了时间色散,使时延扩展加大,故必须采用自适应均衡技术(均衡技术是用来克服信道码中码间干扰的一种技术)。
(4) 传输开销大。由于TDMA分成时隙传输,因此收信机在每一突发脉冲序列上都得重新获得同步(同步通信是一种比特同步通信技术,要求发收双方具有同频同相的同步时钟信号)。为了把一个时隙和另一个时隙分开,保护时间也是必须的。因此,TDMA系统通常比FDMA系统需要更多的开销。? (5) 对于新技术是开放的。例如,当语音编码算法的改进而使比特速率降低时,TDMA系统的信道很容易重新配置,以接纳新技术。 (6) 共享设备的成本低。由于每个载频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因此TDMA系统共享设备的每客户平均成本与FDMA系统相比是大大降低了。 (7) 移动台设计较复杂。它比FDMA系统移动台完成更多的功能,需要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
图2-3 TDMA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3.)码分多址(CDMA) 在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中,用不同的码型(也称为地址码)来区分的,系统中所使用的地址码必须相互(准)正交。在该方式中,码型即为信道。
注意:CDMA通信系统既不分频道又不分时隙,无论传送何种信息的信道都靠采用不同的码型来区分
码分多址技术基本原理
1.发端:利用自相关性很强而互相关值为0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