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思考
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方面的职能作用,最近我局组织力量,对1998至2002年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市近几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为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完善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一、进一步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形式,经济责任审计是党和政府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我们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自觉性。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职责,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应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增强全局观念和宏观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创造性地把这项制度落到实处。审计机关要严格按照工作标准依法实施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正确对待审计工作,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二、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健全的领导体制对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实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性质上属于协调机构,组织方式相对比较松散,还难以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亟须建立层次更高、权威更大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机构,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以我市为例,我们认为,可以考虑经市委批准,建立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主管此项工作的副书记住领导小组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或成员,适当吸收市财政局等部门参加。没有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区县,也要普遍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本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研究确定阶段性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决定重大工作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协调配合机制。为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重要事项真正落到实处,应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尽快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运转高效的协调配合机制。委托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央两办的两个暂行规定精神,并根据千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和政府的意见,于每年年末将下一年度的审计委托计划提供给审计机关,以便增强委托审计的计划性,减少直至杜绝临时委托、突击委托、多头委托的现象;同时,还要做到在被审计人员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退、退休等事项前,委托审计机关审计,避免出现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应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着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研究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内容,并在委托书中明确提出工作要求,以增强委托审计的针对性。同时还要针对经济责任界定难的问题,结合政府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确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主要评价指标,增强审计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将比较成熟的做法予以制度化,并提出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面的立法建议,经过经济责任领导小组批准后,列入地方立法计划,力争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范体系。
??四、进一步充分、合理地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成果,其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应用的充分性、合理性决定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生命力。因此,干部管理和监督部门,要积极探索应用审计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坚持“审用结合,先审后用,不审不用”的原则,把审计结果与反腐败斗争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干部选拔工作挂钩,并作为识别、评价于部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审计结果利用情况反馈制度,使有关部门及时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和结果质量。要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把组织监督、纪律监督、经济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干部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五、继续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方式。各级审计机关一方面要主动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殊要求,审出“经济责任”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审计,严格按照工作标准进行审计,确保审计质量。在审计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将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金融审计和企业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资源共享,成果互用;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成果;将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