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洪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1.1.1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04)。
1.1.2根据本地区有关基本建设的法规或条例、地方政府、业主对本工程建设要求。
1.1.3根据施工现场踏勘及施工现场周遍调查情况。
1.1.4根据我公司现有技术水平、施工队伍及机械设备情况。
1.1.5根据我公司近年来在区内施工过的山区水电站项目积累的施工经验等。
1.2 编制原则
1.2.1 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连续均衡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
1.2.2 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
1.2.3 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规程,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做到文明施工。
1.2.4 积极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
1.2.5 推广增产节约,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2.6 施工中重视环境保护,施工作业各项措施满足国家、地方所制订的法律、法规和招标人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条例,同时满足我公司制定的现场管理规定、文明施工细则等企业文件,以此为依据编制相应的保证措施。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广西来宾市滴水河下六甲水利枢纽工程是由下六甲(一级)、廷岭(二级)、中平(三级)、湾龙(四级)和运江(五级)五个梯级水电站组成,具有灌溉、发电、旅游、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是桂中治旱的重要工程之一,工程建成后,可以补充调节来宾市滴水河灌区33.14万亩农田的灌区用水及11.5万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下六甲水利枢纽工程是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
下六甲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295.00m,总库容3280万m3、调节库容1680万m3、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89km2,坝址多年平均流量12.3m3/s。电站装机容量2×9800kW,装2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年利用小时3771小时,多年平均发电量为7392万kW·h。工程等级Ⅲ等,其主要建筑物为3级水工建筑物,江水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大坝按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下六甲水电站主要建筑物包括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溢洪道工程、引水工程隧洞、发电厂房及变电站工程等。
2.2地形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
电站坝址河谷狭窄,两岸山坡较陡,坡度在70度左右。岩性为灰岩、炭质灰岩等,夹少量泥灰岩及泥岩,岩石新鲜完整,属硬~较软质岩石。
本工程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域,深受大气环流影响,夏长冬短,温暖湿润,无霜期长,由于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偏少,属桂中少雨中心边缘区。根据象州气象站资料显示:多年年平均气温20.8℃,年际变化较大,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月10.7℃,月平均最高气温为7月28.9℃,极端最高气温为40.0℃,极端最低气温为-3.4℃,日照条件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736.5h,平均风速2.5m/s,4月~8月为风盛行期,当年9月以北风为主导风,6月~8月以南风为主导风。
根据象州站1952年~2002年资料统计,年平均降雨量为305.9mm,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平原,最大年降雨量为2010mm(1994年),最小年降雨量为947.9mm(1989年),降雨主要集中在4月~8月份,约点全年降雨量的70%,日最大降雨量为209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767.9mm,各年蒸发量普遍超过年降雨量,是蒸发量较大的地区,因此,旱季较长,年相对湿度为75%。
2.3对外交通
下六甲水电站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下六甲村南约2km处的滴水河中下游河段上,西邻象州县中平镇约8km、距象州县城44km、至柳州127km。国道209线穿越象州境内,交通环境较为便利。
本工程交通运输主要运行在象州县境内,象州县交通运输条件较好,距离桂海高速公路入口也只有约5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可直达桂林、柳州、南宁、北海等地,未来工程建设的外来物资和机电设备可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为本工程施工运输大型设备带来极大方便。
第三章 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3.1现场组织机构及职责
3.1.1 组织机构
为确保本工程有效实施和管理,我公司将成立“广西南宁水利电力工程处下六甲电站项目经理部”,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全面履行合同、控制建设投资,确保工程建设工期、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实现建设目标,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我们将抽调曾参与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按项目法组织施工。
本着机构职能齐全、人员精干的原则,现场设置项目经理部和施工队两级管理机构。项目经理部机构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下设工程技术部(含测量班)、质安部(含安全组)、财务部、机电物资部(含电工班、机修班)、综合办公室等四部一室,共五个职能部门。
3.1.2 现场组织机构框图
广西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