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产业扶贫明灯照亮脱贫攻坚新路.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87期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6月27 日
点燃产业扶贫 “明灯” 照亮脱贫攻坚新路
——红原县探索高原牧区产业扶贫的实践经验
红原县既是阿坝州唯一的纯畜牧业县,也是国家高原藏区集
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20户4973人、贫
困发生率17.4%。近年来,红原县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
的根本之策,在产业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上施展“绣
花”功夫,通过推进“党员干部带动、集体经济拉动、龙头企业
推动、转产转业驱动、金融保险联动”集中发力,着力打破“人、
业”贫困“负向循环积累”,点燃高原牧区产业扶贫“明灯”,有
力带动了广大贫困群众走出“贫困陷阱”,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 1 -
一、党员干部带动,树立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示范标杆
一是实施党员精准脱贫示范工程。支持党员干部带头创业,
树立脱贫标杆,带动贫困群众迈入脱贫路。瓦切镇曲登塘社区党
员干部利用地理优势,自筹资金3000万元打造虎头山安多部落
民俗风情体验村,优先采购当地牧民群众生产的奶渣、酥油、牛
肉等食品原材料,为当地牧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和开展牧家乐免
费培训指导,带动周围贫困村达峨村、日干村、德香村牧户为游
客提供草原观光、放牧、骑马、品尝等特色体验服务。截至目前,
年均为当地牧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带动周边17户建档
立卡贫困户开办特色牧家乐,人均增收约1500元,同时从2016
年起,给予9户贫困户每年3000元/年的困难补助,帮助其改善
生活条件。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干部 “领头雁”作
用。围绕地方特色优势资源,鼓励基层组织通过带头建立产业示
范基地、组建专合组织等形式培养“造血细胞”,担任脱贫攻坚
造血功能“主攻手”。茸日玛村在党支部带领下,组建绵羊养殖
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231户 (含贫困户29户),合作社
通过与县牦牛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遛遛牛肉食品有限公司合
作,按照利益均分、风险共担的原则开发冷鲜、熟制羊肉等产品,
既有效解决了合作社人员、技术、设备上的不足,又通过产品精
深加工,提高羊肉副加值,增加养殖收入,达到社、企互惠双赢。
壤口乡依托花海景区,开展“景区+党组织+群众”服务模式,广
泛引导群众有序自发参与景区旅游综合服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
- 2 -
群众8户24人脱贫,人均增收1400余元。
二、集体经济拉动,夯实产业扶贫稳定脱贫坚实基础
政府将扶贫资金投向村集体合作社,夯实配套基础设施,支
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每年由村两委组织民主协商,安排一定集
体经济收益,用于当年未脱贫和可能返贫的贫困户发展畜牧生
产、旅游经营等,支持就医、入学等问题。龙日乡龙日村组建牦
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174头生产性牦母牛,2015年通过明
确权属所有、健全担保制度、建立奶牛档案、规定领养期限、签
订领养合同、参加牦牛保险、提供养殖技术、加强过程监督等措
施,对有能力放牧、有牧业生产资料的8户贫困户,向其分发
10头至20头牦母牛作为基本畜 “让利寄养”, 3年期限内所产
生的幼仔、鲜奶、牛毛等一切收益贫困户所有,每头基本畜年均
增收650元,期满基本畜如数归还村“两委”,再进行滚动扶持,
牧民俗称 “不死铁牦牛”“金牦牛”。瓦切镇唐日村通过自筹16
万元,政府扶持60万元成立唐日牦牛养殖合作社,主要从事鲜
奶生产及奶制品加工,2015年该村将合作社进行转包,每年获
得租金31万元,所得收入一部分用于贫困户帮扶,一部分用于
村集体经济再发展,2014年以来共为贫困户反哺22.5万元,用
于中高职贫困学生资助、重度疾病患者、贫困户生活必需品及生
产资料。
三、龙头企业推动,打造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机制
按照“选一个产业、造一个龙头、建一套机制、入一笔资金、
- 3 -
富一方牧民”的思路,以红原牦牛乳业公司为龙头,做大做强牦
牛乳业产业;以红原更攀农牧民合作总社、国中食品公司等为龙
头,大力发展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行 “龙头企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