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理解公共政策课程论文2.doc

发布:2017-05-15约小于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姓名:徐紫默 学号:3100100464 专业:应用生物科学 助教老师:春子 所在学院:求是学院 自然因素对环境政策的影响 环境政策的制定受环境政策制定时处的环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公共管理的硬环境或具体环境,是公共管理主体存在于其中的并对公共管理主体及其行为具有直接影响的各种具体、有形的要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物质技术环境与组织环境。第二个方面是公共管理的软环境或一般环境,即泛指除开具体的个人与组织以外对某个公共管理主体及其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切因素或力量,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地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宇宙环境。自然环境与一定的政策执行系统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影响着政策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中国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为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法律,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和颁布了600多项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恶劣的自然环境如自然灾害,也必然影响到公共管理东北防林,由于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森林面积减少 黄土高原 、以前是森林由于秦汉时期修建宫殿森林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西北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土地沙漠化,植被破坏,河流断流等由于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它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由于破坏环境打破生态环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诸如: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湿室效应”等。1934年发生在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毁掉耕地4500余万亩;1963年发生在前苏联农垦区的大风暴,毁田3亿多亩;同样因森林的破坏,使古老的巴比仑文明灭亡;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塔尔平原,因森林破坏沦为沙漠,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中国黄河流域生态条件的变坏,源于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当今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东北林区生态条件变坏,主要原因是对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过度采伐。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