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斜井管子道作业规程1doc..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概述
一、斜井位于井田东部原工业广场内,部与斜井相邻。m处为3#煤层底板,
二、施工中的特殊要求
由于此巷道为一性成巷,用支护,贯穿3#煤层#煤层,所以要严格按《设计》、《规程》施工。
附图:巷道面图()
第二节 编写依据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煤矿安全规程 二、山西煤炭地质公司编制的《山西陆煤业有限公司(煤矿)资源整合地质报告》(供资源整合使用)。
、山西安煤矿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陆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初步设计》。
、山西安煤矿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陆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初步设计安全专篇(修改版。
、本公司上报的《山西陆煤业有限公司改扩建工程实施方案》
一、在地面的位置在原煤工业广场西的山上,地面最高标高为海拔1178m区域内共有2#煤层底板水和各含水层的少量水体,地表为森林和灌覆盖对采掘工作的影响不大。
二、延至#煤层根据调#煤层开可采煤层2#已近枯对工影响。
三、水文、火、瓦斯对工作的影响:(一)瓦斯
根据,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m3/t,绝对涌出量m3/min,属低瓦斯矿井。本井田煤层挥发分(Vdaf)为%,有爆炸危险性。
据20年南坡煤矿取2号煤层样送临汾市煤炭中心化验室测试,2号煤层火焰长度>400mm,岩粉用量80%,有爆性危险性;2006年宽园子煤矿取3号煤层样送临汾市煤炭中心化验室测度,3号煤层火焰长度>400mm,最低岩粉用量75%,有爆炸危险性。据2006年南坡煤矿和宽园子煤矿分别取2、3号煤层样送临汾市煤炭中心化验室测试,2号煤层吸氧量0.87cm3/g,3号煤层吸氧量0.68cm3/g,自燃等级均为Ⅱ级,为自燃煤层,11号煤层未进行开采,无实测数据,暂按易自燃设计,待开采11号煤层时业主对该煤层进行化验测试。本区地温普遍偏低,据详查报告,平均地温梯度为1.6℃/100m,属地温正常区。、井田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本井田位于临汾盆地西,吕梁山南端、龙泉岩溶水系统的中部,区域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大面积出露的碳酸岩层成为地下水的补给区;乔家湾勘探区中部的北北东向向斜构造,成为一个良好的向斜蓄水构造,并成为区域地下水的主径流区;出露于临汾市西南13km的罗云断裂带上的龙子祠泉,以群泉由山前第四系砂砾层涌出,形成了以龙子祠泉为排泄基准的奥陶系水文地质单元。泉口高程在473~477m之间,多年平均流量5.63m3/s。
区域地表水主要为三交河属黄河水系,在乔家湾勘探区中部有走向大致北东向分水岭,东侧以三交河为主,平时干涸,雨季有少量流水,遇大雨或暴雨,洪水猛涨,水流注入。
区域含水层自下而上主要为:寒武系张夏组含水层,岩溶裂隙较发育,含水性中等;奥陶系下统冶里组与亮甲山组,裂隙不发育,含水性差;中统下马家沟组,为较强~强含水层;上马家沟组岩溶裂隙发育,为强含水层;峰峰组:岩溶裂隙发育,含水性好;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岩溶含水层为较强含水层;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含水性差;第四系含水组含水性差异大,在较大河谷中,含水性好,在小的沟谷及山坡上含水性差。
(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本井田为黄土高原的中低山区,新生界覆盖面积较小,基岩出露范围较大,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
1、地表水
井田内无常年性流水,只有柏叶河自井田西北向东南穿过井田,柏叶河为一条季节性小河,旱季干涸,雨季有少量流水,遇大雨或暴雨汇集其上沟谷中水流形成洪水,向东南汇入,汾河向西南至河津市玉门口汇入黄河,属黄河水系。
2、含水层
井田内水文地质资料较少,据乔家湾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将井田含水层自下而上叙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上段岩溶含水层
厚39.78~55.99m,岩性以块状石灰岩为主,局部含泥质成为泥质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649~1.015L/s.m,水位标高820m。
(2)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井田太原组主要有两层灰岩(K2、K3),分别厚2.05m和4.50m,K3石灰岩质较纯,裂隙较发育,但多被方解石脉充填,钻液消耗量一般在0.30~0.60m3/h,属含水性较弱的含水层,K2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岩性为深灰色,致密、坚硬,含燧石结核,中部夹薄层灰黑色泥岩、粉砂岩,裂隙发育,多数钻孔出现15m3/h钻液全漏,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376L/s.m,水位标高1202.84m,水质类型为HCO-Ca,富水性较强。
(3)下石盒子组砂岩(K9)裂隙含水层
K9砂岩厚5.5m左右,为中砂岩,钻液消耗量一般为0.1~0.6m3/h,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97m3/h,水位标高1238.09m,富水性弱。
(4)上石盒子组底部K10砂岩裂隙含水层
厚3.34~15.65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