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辣木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doc

发布:2018-10-01约3.6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辣木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1、病害 (1)根腐病 一年四季皆会出现,定植1~2年内的植株受害较多,5~9月为发病高峰期。 病原及为害症状: 半裸镰刀菌。 植株萎蔫,多数叶片不脱落或脱落。感病初期不易发现,当植株出现叶片无光泽、变为浅灰绿时,已进入感病后期,可在一两日内突然萎蔫、死亡。病株根部,可见茎基及根病部腐烂,有的带恶臭味;切开感病茎基部,病、健组织交界明显,病组织呈水渍状。在雨季将病株感病部挖开裸露,在空气湿度较大或降雨1~2d后,可见病组织上长有大量白色霉层。 防治方法: 多施有机肥,保持土壤疏松透气。田间修建排水沟,避免雨季产生积水。种植面覆盖,避免高温旱季水分过度蒸发和地温过高。 (2)果腐病 主要发生在4~7月果实快速生长期和接近成熟期,连续2~3d高温阴雨天气就可造成病害流行。多雨年份常常造成种子失收。 病原及为害症状: 半裸镰刀菌。嫩果感病后失去光泽,停止生长,整条果萎蔫,变褐缩小,干枯;膨胀期和刚进入成熟期的果荚,感病初期病部呈水渍状,病斑呈褐色,在持续降雨天气过程中,病斑迅速扩展,随后感病的果荚缩小、变薄,成褐色,最后整条果腐烂,种子失收。 天晴后病果表面出现黑色厚垣孢子或黄色孢子堆和白色菌丝体,在25~30℃保湿24h后有白色菌丝生长。本病害最明显的特征是果实受害后末端缩小、变色,病果在树枝上风干而不脱落。 防治方法: 3~6月份嫩果期及时防治蚜虫、夜蛾、小菜蛾、红蛛蛛、蝽类等为害,最大限度减少病原菌入侵伤口。 及时剪去病虫枝、过密枝、弱枝,适当疏果。   喷洒50%的多菌灵600~800倍液或80%的绿亨2 号(多福锌)800~1000液。用药时间间隔7~10d,一般连续用药2~3次。根据实际情况,3~6月可使用苦烟碱、阿维因、阿维·吡虫啉等低毒杀虫剂与多菌菌或绿亨2 号等杀菌剂混配,病虫一起防治。 (3)落叶病 一般常年发生在连续高温降雨后。 病原及为害症状: 黑星菌。植株出现大量落叶,脱落叶片多为黄绿色或黄色,少数为绿色。脱落叶片上有病斑,病斑多为点状或圆形、近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中央浅褐色,外围深褐色,周围呈绿色,偶有穿孔。感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随着病情发展,病斑扩大,叶片逐渐褪绿变成黄绿色或黄色,病斑周围呈绿色,随即脱落。病情严重时,植株老叶全部脱落,只盛新抽的嫩梢。 防治方法: 进入雨季后,喷雾50%的多菌灵800~1500倍液或80%的绿亨2 号(多福锌)1000~3000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2000液等低毒杀菌剂等进行预防。用药时间间隔5~7d,一般用药2~3次。 (4)嫩梢萎蔫病 主要发展在雨季和晨露重的季节,一般常见于采嫩梢的园地。每年5 月至翌年的2 月均可出现,7~11月为发病高峰期。 病原及为害症状: 黑星菌、半裸镰刀菌。新抽生的嫩梢感病后,嫩叶、芽萎蔫脱落(黑星属真菌)或不脱落(半裸镰刀菌),而后嫩枝干枯死亡。当空气湿度大时,可在干枯的病枝上看到黑色点状厚垣孢子堆(黑星菌厚垣孢子)或橙黄色孢子堆(半裸镰刀菌)和白色菌丝体。感病重时,新梢枯萎,植株停产。 防治方法: 避免在雨天或露水未干时采摘嫩梢。增施有机肥。在雨季,出现持续降雨的天气过程后,采摘嫩梢后要及时喷雾50%的多菌灵600~800倍液或80%的绿亨2 号(多福锌)800~1500液等低毒的杀菌剂。用药时间间隔5~7d,一般连续用药2~3次。 (5)回枯病 周年均可发生。 病原及为害症状: 半裸镰刀菌。枝条回枯,在雨季生产性采梢后的植株上出现,嫩枝条干枯、萎缩,无新梢抽生。枝条伤口感病初期呈水渍状,随后逐渐向下扩展,枝条逐渐萎蔫、干缩,芽不能正常抽生。 剪口回枯,植株修剪形成伤口后,剪口干枯,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干枯部分逐渐向下蔓延,干枯部位上出现橙色的孢子堆和白色菌丝体及黑色点状厚垣孢子堆。严重时造成植株衰弱或死亡。 防治方法: 采梢或修剪后在伤口上喷洒50%的多菌灵600~800倍液或80%的绿亨2 号(多福锌)800~1000液。用药时间间隔7~10d,一般连续用药2~3次。 (6)枝条溃疡病 常在5~11月发生,发生在嫩枝和半木栓化的枝条上。在连续降雨后,嫩枝和半木栓化枝条上出现水渍状病斑,天晴后在日病部凹陷露出木质部。 病原及为害症状: 黑星菌。未木栓化嫩枝感病初期出现水渍状病斑,随着枝条的逐渐木栓化,病斑干枯,病斑中央凹陷露出木质部,空气湿度大时,在病斑上可见有黑色小霉点(厚垣孢子堆)。 防治方法: 不需单独防治,可与嫩梢萎蔫病、落叶病同时进行防治。 2、虫害 (1)红蛛蛛 一般在3~5月高温干燥时期发生,特别是在棚栽中如果不及时防治,10d内可蔓延到全棚受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 病原及为害症状: 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昆虫。以成虫或若虫群集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