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教案(危重病医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包头医学院教案 编号:
课程 急性呼吸衰竭 教师 田奔 职称 主治医师 学时 1学时
专业年级 麻醉医学2013级 教材版本 《危重病医学》第3版 教学日期 2016-9 授课题目 急性呼吸衰竭 授课方式 理论讲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变化、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特点和意义。
二、掌握呼吸衰竭时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三、了解急性呼吸衰竭诊断和处理。 主要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 学时分配 病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
肺组织病变
肺血管疾病
胸廓和胸膜病变
神经肌肉疾病
分类
按照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Ⅰ型呼吸衰竭 Ⅱ型呼吸衰竭
按照发病急缓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按照发病机制分类
通气性呼吸衰竭 换气性呼吸衰竭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发绀
精神神经症状
循环系统表现
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诊断
动脉血气分析
肺功能检测
胸部影像学检查
治疗
病因治疗
呼吸支持疗法
控制感染
维持循环稳定
营养支持
预防并发症
2分钟
2分钟
6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重点难点
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变化、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特点和意义。
呼吸衰竭时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急性呼吸衰竭诊断和处理。
教具准备(挂图、幻灯、投影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
多媒体课件 本课题方面新进展 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在慢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外语词汇 急性呼吸衰竭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动脉血氧分压 PaO2(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呼吸性酸中毒 respiratory acidosis
呼吸兴奋剂 respiratory stimulant
机械通气 mechanical ventilation 复习思考 题、课堂 测试题、 课外作业 急呼吸衰竭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集体备课及教研室试讲意见 教研室意见: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参考资料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1.
2]黄治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
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9):2884. 备 注
红色部分为此次讲课内容时间约15分钟
包头医学院教案纸 第 1 页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
二、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意义。
三、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
各种原因致肺通气、换气障碍→缺氧和/或CO2潴留→一系列临床表现。
一、标准及分型:动脉血氧分压(PO2)60mmHg
动脉血CO2分压(PCO2)50mmHg
I型有缺氧,无CO2潴留:II型有缺氧和CO2潴留。
急性呼吸衰竭
一、病因:主要是慢性支气管-肺疾病所致,也有胸廓肌肉等病变者。
二、机制:主要包括通气不足、换气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
通气不足 → 氧摄入减少 → PO2↓ ? ? ? CO2排出减少 → PCO2↑ ? ? ? ? ? 换气障碍 → CO2弥散速度
为O2的21倍 → PO2↓ ? ? ? ? ?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 CO2动静脉压差小;
CO2解离曲线特征 → PO2↓ ?三、表现:
1、呼吸困难:多数有主观感觉呼吸费力,同时在频率、节律、幅度方面变化。
2、紫绀:主要与还原Hb含量、肤色、血循环情况有关。
3、精神、神经症状:CO2潴留是先兴奋后抑制;缺氧多为智力和定向障碍。
肺性脑病:表现多种多样,精神症状、嗜睡、昏睡、最后昏迷。
包头医学院教案纸 第 2 页
诱因:呼吸衰竭急性加重、高浓度给氧、使用镇静剂不当。
机制:酸中毒和CO2潴留的程度和速度主要,其它有缺氧、脑动脉硬化等。
4、心血管系统症状:CO2潴留和缺氧混合作用表现不一。
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