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跨海大桥桩基础施工方案.doc

发布:2017-10-12约9.52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跨海大桥 桩基础施工方案 报送日期: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自然特征 4 1、地形地貌 4 2、工程地质特征 4 3、水文地质特征 6 4、沿线气象条件 7 5、交通运输条件 7 三、施工总体流程 8 四、冲击钻孔法施工方案 8 1、施工准备 8 2、 钻孔施工 10 3、终孔验收、清孔 11 4、钢筋笼加工及吊放 11 5、灌注水下混凝土 13 6、桩基检测 14 7、钻孔事故预防与处理 14 8、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 17 五、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18 1、质量 18 2、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19 3、安全措施 20 跨海大桥桩基础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跨海大桥位于入海口,北连投资区,南接开发区,大桥全长10.4公里。 本工程为跨海大桥第V标段。本标段工程主线起点桩号为:K10+087.99,终点桩号为K10+400.39,主线全长312.4m,互通匝道总长4057m。工程项目包括一座互通立交(海平互通立交)和五个盖板涵、一个箱涵。路基挖方49.72万方,填方25.97万方,中桩最大填高为10.78米,路堑开挖最大高度为37.378米。 海平互通立交为本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A、B、C、D、E、F、G七个匝道,匝道总长4057m。 桥涵主要有主线桥、A匝道桥、B匝道桥、C匝道桥与A匝道中桥及FD3K0+485中桥,主线桥桥墩桩径为1.4m,桩长为12m、15m,共44根;0号台桩径为1.6m,桩长为16m,共7根。A匝道桥桥墩桩径为2.0m,桩长为17m~40m不等,共32根;桥台桩径为1.2m,桩长为23m、28m,共12根。B匝道桥BP1~BP5号墩采用独桩基础,桩径为2.0m,桩长为25m、34m、36m,共10根;BP6~BP20号桥墩基础为群桩基础,桩径为1.2m,桩长为12~25m不等,共72根;BAO桥台桩径为1.2m,桩长为23m,共6根。C匝道桥左幅桥墩基础为群桩基础,桩径为1.6m,桩长为21m~32m不等,共14根;右幅桥墩基础为独桩基础,桩径为2.0m,桩长为20m~30m不等,共7根;CA0与CA8桥台桩径为1.2m,桩长为19m、28m,共16根。A匝道中桥桩径为1.2m,桩长为12m、15m,共18根。FD3K0+485中桥桥墩桩径为1.4m,桩长为25m,共2根;桥台桩径为1.2m,桩长为20m,共8根。详见1-1、桩基础统计表: 1-1、桩基础统计表 结构部位 桩径(cm) 桩长(m) 根数 备注 主线桥 桥墩 140 12、15 44 桥台 160 16 7 A匝道桥 桥墩 200 17~40 32 桥台 120 23、28 12 B匝道桥 桥墩 120、200 12~36 82 桥台 120 23 6 C匝道桥 桥墩 160、200 20~32 21 桥台 120 19、28 16 A匝道中桥 桥墩 120 15 6 桥台 120 12 12 FD3K0+485中桥 桥墩 140 25 2 桥台 120 20 8 二、自然特征 1、地形地貌 桥址区地貌单元属闽东南沿海低山丘陵~滨海平原区,地貌类型主要有:低丘陵、残积台地及冲海积平原。海沧以南海域内分布有海门岛、鸡屿岛、目屿岛。 桥址区为低山丘陵地貌,海拔100~300m,山坡坡度30°左右,多呈凸形陡坡,山体基岩裸露,沿河岸分布招商局漳州发展疏港公路,公路南侧约100~300m山坡分布有多个采石场,采场边坡高度30~50m不等。 2、工程地质特征 桥址区多被第四系全新统冲海积层所覆盖,岩性主要为淤泥、粘性土、砂土和砾卵石土,厚度变化大,约20~75m。 勘察单位通过地面调查及对物探、钻探资料分析,桥址区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崩塌、不均匀沉降及地震效应,特殊性岩土为填土、软土、风化岩与残积土。 (1)、不良地质现象 ①、崩塌 集中在漳州南岸疏港公路南侧约100~300m山坡多个采石场开挖处。 ②、不均匀沉降 滨海平原区和海域普遍分布有淤泥入淤泥质黏性土,该类土强度低、压缩性高、易产生触变、在地表有堆载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较明显的下沉或不均匀沉降。桥址处填海地带局部可见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等地表建筑物开裂现象。 ③、地震效应 a、砂土液化 桥址处位于抗震设防VII度区,设计地震烈度按8.6度设防,区内大部分地段分布有饱和粉细砂、中粗砾砂,应考虑其液化影响,需要进行砂土液化判别。 b、震陷 拟建桥梁场地内分布有淤泥及淤泥质黏性土。该层呈软~流塑状,其容许承载力σ0为60~80Kpa,属高压缩性、低强度的软弱土体,其在VII度地震时易产生震陷的可能。 (2)、特殊性岩土 ①、填土 本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