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姜宇【教学设计】第四节_塑料_橡胶_纤维(鲁教版必修2,新授课).doc

发布:2016-03-30约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节 塑料 橡胶 纤维 教学设计 威海市第三中学 高一化学组 姜宇 一、课程标准 1、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2、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3、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课标解读 【课标核心概念】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聚合反应3、加聚反应 【达成课标的方法和途径】 1、通过计算葡萄糖和硬脂酸甘油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对比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通过橡胶在汽油中的溶胀和聚乙烯燃烧的实验,能说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某些性质的关系并依此分类。通过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扩展知识面,使学生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2、联系乙烯的加成反应等,通过对乙烯加聚反应的原理分析,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通过对乙烯、氯乙烯、苯乙烯、四氟乙烯四种物质的方程式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加聚反应的特点和书写技巧,通过书写丙烯(CH3-CH=CH2)发生聚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以及丙烯腈合成腈纶的化学方程式的练习与订正,让学生学会书写重要高聚物的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能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3、通过对塑料、橡胶、纤维的特性、分类、用途等的资料的分析,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类别,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现代科技发展中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对“白色污染”的资料分析,认识由塑料废弃物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和防治、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体会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重难点】学会书写重要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材分析 ㈠教材中的知识结构: 1、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在学生学习了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之后,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首先介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然后初浅地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例介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不同结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性能变化等基本性质,这些是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科学研究及生产加工密切相关的;最后简单介绍了常见高分子塑料、橡胶、纤维中某些有代表性的品种及其分类。 2、知识框架 ㈡与人教版教材的区别: 鲁教版:本节教材首先介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然后初浅地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例介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不同结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性能变化等性质,这些是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最后简单介绍了常见高分子塑料、橡胶、纤维中某些有代表性的品种及其分类。新教材依然保持紧密联系实际和新的化学知识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切入的风格,也注意了紧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如烯烃的加成反应等,以帮助他们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正确书写重要高聚物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复习巩固已学的有机化学知识,也为他们选择后续的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奠定必要基础。 人教版:该部分知识出现在必修二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2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中,第一部分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中的“2、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中,主要内容为:通过乙烯合成聚乙烯的反应,引出加聚反应定义,并介绍了单体、链节、聚合度的定义。 ㈢教材处理: 1、根据两个版本教材的差别,在学案上以【知识支持】的形式补充单体、链节、聚合度的定义。 2、将【实验1】改进为: 取内径比实验室用导气胶管外径稍大的试管,胶管与试管等长。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汽油后,将胶管插入试管,再用滴管向胶管内孔中滴满汽油,稍侯,可见胶管伸长,以说明橡胶的溶胀现象,并引出高分子的线型和体型结构的差异。 ㈣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根据学案和新坐标对教材进行充分预习。 2.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 准备“活动·探究”实验用品: 橡胶管、汽油、试管、胶头滴管;聚乙烯(PE)塑料、火柴、酒精灯、镊子、石棉网。 实物展示:电源插座(电木) ㈤教学方法 数据对比法、阅读探究法、图片展示法、讨论归纳法、板演订正法、实验演示法、问题质疑法等。 ㈥课时安排:1课时 四、学情分析 《化学1(必修)》中在相应章节曾对无机材料即无机金属材料(如:晶体硅、硅酸盐材料等)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进行过介绍,此外在《化学1(必修)》的最后一节详细地介绍了复合材料,其中涉及了如合成树脂、有机玻璃等有机材料,可以说,学生对材料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则是对现在材料的另一部分:有机高分子材料做以分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到目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