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河道清淤技术.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常用河道清淤技术
目前的河道清淤工程, 大多数具有水质改善的目的, 因此尚属 “环保清淤”范围。
另外,在工程上有“疏浚”和“清淤”两个较为接近的术语,为了区别于航道、
港口等大规模疏浚工程, 小编建议将中小河道、 农村河道的清、 挖工程统一称为
“清淤”,突出清除底泥中污染物的概念和解决淤积问题的工程目的。 常用河道
清淤技术有 :
1 .1 排干清淤
对于没有防洪、排涝、航运功能的流量较小的河道,排干清淤指可通过在
河道施工段构筑临时围堰,将河道水排干后进行干挖或者水力冲挖的清淤方法。
排干后又可分为干挖清淤和水力冲挖清淤两种工艺。
a .干挖清淤 : 作业区水排干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
挖出的淤泥直接由渣土车外运或者放置于岸上的临时堆放点。 倘若河塘有一定宽
度时,施工区域和储泥堆放点之间出现距离, 需要有中转设备将淤泥转运到岸上
的储存堆放点。 一般采用挤压式泥浆泵, 也就是混凝土输送泵将流塑性淤泥进行
输送,输送距离可以达到 200 ~300m ,利用皮带机进行短距离的输送也有工程
实例。干挖清淤其优点是清淤彻底, 质量易于保证而且对于设备、 技术要求不高 ;
产生的淤泥含水率低,易于后续处理。
b .水力冲挖清淤 : 采用水力冲挖机组的高压水枪冲刷底泥, 将底泥扰动成
泥浆,流动的泥浆汇集到事先设置好的低洼区,由泥泵吸取、管道输送,将泥浆
输送至岸上的堆场或集浆池内。 水力冲挖具有机具简单, 输送方便, 施工成本低
的优点,但是这种方法形成的泥浆浓度低, 为后续处理增加了难度, 施工环境也
比较恶劣。
一般而言, 排干清淤具有施工状况直观、 质量易于保证的优点, 也容易应对清淤
对象中含有大型、复杂垃圾的情况。其缺点是,由于要排干河道中的流水,增加
了临时围堰施工的成本 ; 同时很多河道只能在非汛期进行施工, 工期受到一定限
制,施工过程易受天气影响,并容易对河道边坡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1 .2 水下清淤
水下清淤一般指将清淤机具装备在船上, 由清淤船作为施工平台在水面上操作清
淤设备将淤泥开挖, 并通过管道输送系统输送到岸上堆场中。 水下清淤有以下几
种方法。
a .抓斗式清淤 : 利用抓斗式挖泥船开挖河底淤泥,通过抓斗式挖泥船前臂
抓斗伸入河底, 利用油压驱动抓斗插入底泥并闭斗抓取水下淤泥, 之后提升回旋
并开启抓斗,将淤泥直接卸入靠泊在挖泥船舷旁的驳泥船中,开挖、回旋、卸泥
循环作业。 清出的淤泥通过驳泥船运输至淤泥堆场, 从驳泥船卸泥仍然需要使用
岸边抓斗,将驳船上的淤泥移至岸上的淤泥堆场中。
抓斗式清淤适用于开挖泥层厚度大、 施工区域内障碍物多的中、 小型河道,
多用于扩大河道行洪断面的清淤工程。 抓斗式挖泥船灵活机动, 不受河道内垃圾、
石块等障碍物影响, 适合开挖较硬土方或夹带较多杂质垃圾的土方 ; 且施工工艺
简单,设备容易组织,工程投资较省,施工过程不受天气影响。但抓斗式挖泥船
对极软弱的底泥敏感度差, 开挖中容易产生 “掏挖河床下部较硬的地层土方, 从
而泄露大量表层底泥,尤其是浮泥”的情况 ; 容易造成表层浮泥经搅动后又重新
回到水体之中。根据工程经验,抓斗式清淤的淤泥清除率只能达到 30% 左右,
加上抓斗式清淤易产生浮泥遗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