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pdf

发布:2024-09-11约1.06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第1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是典型的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厚基础是指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

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宽口径则是指应具有比较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因此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打下较为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数学和外语水平,

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毕业

生适宜在社会经济综合性部门、政府部门、银行以及学校、新闻和出版等单位从事

研究、协调、管理、教学和编辑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应该

做出相应的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理论研究和教学人员,显得过于单一

和狭窄。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不仅具有深厚的理

论基础,而且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灵活的适用性。比如,适应产业升级和第三产业

尤其是金融、保险、投资、咨询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应该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

度;适应在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集团涉外机构的发展需要,加强有国际交往能力

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于加入WTO的需要,加强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复

合型人才的设计和培养。

因此,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

熟悉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

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从事经济分

析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型人才;以及能够在经济研究和教学领域从事科研和教学

的专门型人才;并尽可能培养具有更高理论层次的经济学后备人才(研究生)。

根据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制定了最新的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具

体内容见附件1。

二、学科建设

目前我国共有201所院校开设了经济学专业,这些院校的分布如下:华北地区

61所,其中北京31所,东北地区17所,华东地区58所,华中地区19所,华南地

1

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第1页

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第2页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区15所,西南地区19所,西北地区12所。可以说,经济学专业的设置遍布各类、

各级高校。

我院经济学专业的前身是物资经济专业,历史悠久,在我院建院时就已经成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强烈计划经

济色彩的物资经济专业风光不再,并被教育部从专业目录上取消。为了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1999年我们更名为经济学专业。

目前我专业每年的招生规模为两个班,四个年级合计300名学生左右。

北京市的同类院校大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经济理论人才的培养,相应地大规模

发展研究生教育。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院在经济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的重点一直

在流通领域,并且按照99年评估时有关专家的意见,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

经济学复合型人才,方向在于流通。但从近五年的发展来看,这一特色并不突出。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产业经济学是我院三个硕士点之一,该课程也是经济学专业的

必修课程,因此,在该硕士点的建设方面,应该积极发挥我专业的师资优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