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观经济学超全名词解释.pdf

发布:2024-12-31约1.64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宏观经济

名词解释:

I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1通常为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总价值。

I国民生产总值:即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利劳务的价

值。

I个人可支配收入:DI=NI-个人所得税+GT。即国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才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课(本第27页

I一般价格水平:用P表示。是指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

I失业率:其被定义为已经失业但是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即:

失业率二(已失业但正在找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人数100%

I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I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注意:

I支出乘数:总支出的任何组成局部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都是一样。我们把总支出增加

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称为乘数或支出乘数。用K表示。课(本第51页〕

I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持一局部财富而形成的货币持

有量。

I交易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合称货币的交易需求。用M

DT表不。

I投机性货币需求:投机动机是人们为财富储藏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由此形成的货币需求是对限制的货

币余额的需求,Rfl对资产形式的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防止

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I灵活偏好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

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

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当利率低到某一点时,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不会下降而会上升,从而都抛出债券持有货币,此时人们

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到达无限大,货币供给量无论怎样增加也不会使利率下降,货币政策失效。

IIS曲线:IS所代表的含义是投资等于储蓄,即I=S。这一公式所表示的实际上就是商品市场均衡,

即商品市场上总需求与总供给相当的状态。西(方学者用IS曲线来说明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所谓产

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

ILM曲线货币市场的供求相等就是L=M,LM这一缩写所表示的意思就是货币的供求相等也就是货

币市场到达均衡。货(币市场到达均衡时,所有实际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

I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通过利率中介变动导致的私人部门支出降低,被称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

应。

I宏观经济FI标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可以有意识、有H的地改变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变量,进

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到达预期目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时宏观经济政

策的四大目标。

I投资陷阱投资对利率完全没有弹性,即投资函数中,b=0,从而投资函数为。课(本第

157页)

I充分就业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只有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时社会的就业状况。

I财政政策是在一定的财政体制所设定的活动规那么条件下,通过运用这些规那么所提供的经济机制

来实现宏观管理目标。

I自动稳定器自动的财政政策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那些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自动起到缓冲作用的

财政调节工具,是经济中一种自动的作用机制。

I货币创造乘数我们把由于一笔新存款引起的整个银行体系增加的存款与最初增加的新存款之间的比

例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供给乘数,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