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安全与输血规范化管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六、临床输血的法定证据 临床输血的法定监管证据 涉及医疗机构与血站的法定证据 《供血协议》;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计划申报单; 血站血液出库单; 双方血液入出库交接核对记录。 * 六、临床输血的法定证据 临床输血的法定监管证据 涉及医疗机构与临床科室的法定证据 《输血治疗同意书》及相关血液检测报告单; 《临床输血申请单》及按规定申报审批文书; 《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 受血者及献血者交叉配血(贴标签)血样标本; 发血与取血双方核对记录; 科室双人双核对及输血过程观察记录;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处理记录; 输血用的全套器具及现场封存实物检验报告。 以上证据,需要追溯的可以依法延伸。 * 六、临床输血的法定证据 临床输血事故争议的举证倒置 临床输血事故的认定依据 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务院第351号令)第2条: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务院第351号令)第33条第4款: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不属于医疗事故 。 * 结 束 寄 语 血液安全,全球关注,责任重于泰山; 临床输血,治病救人,有效安全第一。 高度决定视野, 角度改变观念。 * * * * 五、临床输血科学合理的监督与控制 血小板输注无效 定义:连续两次输注ABO同型的血小板没有达到合适的CCI值。 原因: 1. 非免疫学原因 主要: 肿瘤和血液病人非免疫因素为72-88%,HLA抗体为25-39%。 2. 免疫学原因 与HLA抗体联系较强,与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联系较弱 * 五、临床输血科学合理的监督与控制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非免疫学的原因 临床因素 药物 病人情况 脾脏肿大 两性霉素 性别 感染 万古霉素 身高 发热 环丙沙星 体重 出血 肝素 DIC 免疫学的原因 (抗体) HLA抗体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红细胞抗体 * 五、临床输血科学合理的监督与控制 免疫因素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处理措施 1、选择HLA相配的供者。 2、选择血小板交叉配合相合的血小板(受者血清 + 供者血小板) 以上两种方法同样有效,采取何种方式依靠资源情况而定 * 五、临床输血科学合理的监督与控制 输注血小板注意事项 ABO血型 血小板上有A,B抗原 ABO不同型输注所产生的输注无效机率明显高于ABO同型( 69%与8%;P=.001 ) 一般 同型输注;特殊 相容输注 Rh血型 血小板上无Rh抗原,但血小板制品中含有的微量红细胞足以使机体致敏 * 五、临床输血科学合理的监督与控制 血小板的输注方法 ⑴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 ⑵从输血科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注; ⑶用输血器以受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⑷若因故未能即时输注,则应在室温下(22℃-25℃)放置,每隔10分钟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不能放入4℃冰箱暂存 。 * 五、临床输血科学合理的监督与控制 白细胞输注适应症 1.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 /L 2. 严重的细菌感染 3. 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 白细胞输注剂量 输注的剂量要大于1×1010/L,每天输注,连续4-5天 * 五、临床输血科学合理的监督与控制 白细胞输注注意问题 白细胞输注后粘附于血管壁或移动至炎症部位,因此输注效果不是看白细胞记数是否升高,而是看体温是否下降,感染是否好转 * 五、临床输血科学合理的监督与控制 急性出血和大量输血 大量输血的定义 机体对急性失血的反应 人体对各种血液成分丢失的耐受情况 急性大量失血治疗步骤 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 五、临床输血科学合理的监督与控制 大量输血的定义 24小时内输入至少1个机体血容量的血液。 3小时内输入50%机体血容量的血液 正常成人血液容量大约是标准体重的7%, 儿童大约是8%-9% 体重70kg成人血容量约5000毫升 * 五、临床输血科学合理的监督与控制 机体对急性失血的反应 * 五、临床输血科学合理的监督与控制 手术或外伤等急性失血时,人体对各种血液成分的耐受情况 血容量 10% 红细胞 20% 血浆蛋白 40% 凝血因子 65% 血小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