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显微外科护理剖析.ppt

发布:2017-06-04约3.12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手术后的护理 3.全身情况的观察与护理 (1)休克的预防与处理 补充足够血容量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每小时尿量及尿比重 观察中毒性休克的症状 (1)休克的预防与处理 (2)肾功能监测 肾缺血和中毒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手术后的护理 4.防止血管痉挛,预防血栓形成 (1)除保温、止痛、严禁吸烟外,可保留持 续臂丛或硬膜外管,定期注入麻醉,既 可止痛,又可保持血管扩张,防止血管 痉挛 (2)应用抗凝解痉药物:低右500, 2次/日, 5~7天;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手术后的护理 5.抗感染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手术后的护理 6.功能锻炼 术后3周左右,红外线理疗,未固定关节轻微伸屈; 术后4~6周,练习伸屈、握拳,被动活动注意保护; 术后6~8周,加强关节各方面锻炼,配合理疗,中药熏洗等.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总结 1.断肢、断指的急救 2.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 3.术后的护理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第一节 概 述 一、显微外科发展史 1921年瑞士的Nylen与Holmgren第一次介绍用放 大镜与双目手术显微镜进行内耳手术。 1950年Barraquer与Peritt等用显微镜行角膜缝合 1960年Jacobson与Suarez在手术显微镜下对直径 1.6~3.2毫米的细小血管缝合获较高通畅率。 1962年Gonzas用小鼠进行肾移植。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第一节 概 述 一、显微外科发展史 1963年上海陈中伟在世界上首先报道断臂再植成功的经验。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第一节 概 述 一、显微外科发展史 1966年我国医务人员与Komatsu相继报道手指再植成功。 66年我国首例断指再植(上海张涤生、陈中伟)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第一节 概 述 一、显微外科发展史 1978年杨果凡创用了前臂皮瓣,被称为“中国皮瓣”。 1973年美国Daniel与上海杨东岳分别介绍了腹股沟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的经验。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外科护理学 第十章 显微手术病人的护理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学习目标 掌握: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熟悉:动、静脉危象的表现; 了解:显微外科技术、显微外科常用设备和 器材及其特点;显微外科应用范围。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显微手术病人的护理 概 述 断肢(指)再植病人的护理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第一节 概 述 一、显微外科发展史 一、显微外科定义 二、显微外科设备和器材 三、显微外科应用范围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概述 一、显微外科发展史 一、显微外科定义 显微外科(microsurgery)是利用光学放大设备和显微器材,对细小组织进行精细手术的一种特殊的外科技术。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概述 一、显微外科发展史 二、显微外科设备和器材 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 显微手术器械 显微缝合针线 显微外科技术的训练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手术显微镜 放大镜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 放大镜数6-30倍之间自动变化 工作距离200-300mm,可根据需要调整 有两套双筒目镜,视场较大,影像正立 同轴照明的冷光源 轻便、操作灵活 最好有参观镜、照相机、摄像系统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常用显微器械 微血管钳、镊子、剪刀、持针器、血管夹、合拢器、血管扩张器、对抗器、微型冲洗平针头 显微手术器械要求: 小型轻巧 纤细 不反光 无磁性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显微缝合针线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概述 一、显微外科发展史 三、显微外科应用范围 断肢(指)再植 吻合小血管的组织移植 神经系统的显微外科手术 吻合淋巴管的显微外科手术 吻合小管道的显微外科手术 吻合血管的小器官移植术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概述 一、显微外科发展史 三、显微外科应用范围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第二节 断肢(指)再植 定义 再植条件 急救处理 再植基本原则和程序 护理措施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断肢(指)再植 一、定义 把完全或不完全断离的肢体,在光学放大镜的注视下,重新接回原位,使之存活并最大程度恢复功能。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断肢(指)再植 二、再植条件 1.病人全身情况 2.肢体条件 3.不宜再植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 断肢(指)再植 二、再植条件 1.病人全身情况 2.肢体条件 (1)损伤程度: 切割性断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