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讲-免疫调节--一轮复习总结.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27讲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过程 [最新考纲]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免疫的概念:机体的一种特异性的保护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考点回顾 年份 省份 考 点 分值 2017 全国Ⅰ 过敏反应 6 2016 全国Ⅰ 免疫调节与免疫应用 9 2015 全国Ⅰ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 15 2015 全国Ⅱ 病原体引发的免疫种类 6 2014 全国Ⅱ 实验设计:特异性免疫的功能 9 2013 全国Ⅰ HIV引发的免疫种类 6 2013 全国Ⅱ 免疫细胞的类型与作用 6 ……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 淋巴结 胸腺 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T细胞 唾液腺、泪腺及其他组织细胞 功能? 还有别的淋巴细胞吗?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 T细胞 效应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抗原 转移到淋巴器官 思考: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的来源? 3、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 监控、清除功能 即抵抗病原体的入侵,防止疾病的发生 及时发现并清除体内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症细胞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防卫、监控、清除 第三道防线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组成: 皮肤和黏膜 功能: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第二道防线 组成: 组成: 功能: 功能: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构成 产生抗体,清除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 免疫 4、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结构基础(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作用对象 特点 形成时间 结构基础 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对所有病原体都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无专一性,作用弱,时间短 生来就有的 具专一性,作用强,时间长 后天逐渐形成的 第一、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抗原 进入人体 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 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年14考) 1、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2、抗原和抗体 抗原 如:病原体、类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凝集原、异型血细胞、异体组织细胞等 作为抗原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性呢? 异物性 大分子性 通常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000 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①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细菌代谢产物类毒素、疫苗等 ②非正常组织:自身破损、衰老、死亡或病变的组织细胞,既可来自体外,也可来自体内 特异性的基础:抗原决定簇 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特异性) ①分布: ②化学本质: ③分泌抗体的细胞: ④与抗体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⑤抗体的种类有? 血清、淋巴、组织液及外分泌液、某些细胞表面 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浆细胞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抗毒素、凝集素等 抗体 效应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示意图 机体接受刺激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 淋巴因子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呈递抗原 抗原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 T细胞 B细胞 呈递抗原 增殖分化 浆细胞 记忆细胞 产生 抗体 吞噬细胞消化 直 接 呈 递 抗 原 3、体液免疫的过程 二次免疫 主要靠产生抗体起作用 (2013·山东,3)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B [深化拓展] 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1)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_______。 (2)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______再次入侵时,______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快速产生大量_____。 (3)二次免疫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忆 抗原 记忆 浆细胞 抗体 更快、更高、更强 3.(2015·天津,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