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课程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章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1.1 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直流电源要设置合适静态工作点,并做为输出的能源。对于晶体管放大电路,电源的极性和大小应使晶体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处于正向偏置;而集电极与基极之间处于反向偏置;即保证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电阻取值得当,与电源配合,使放大管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电流。
★输入信号必须能够作用于放大管的输入回路。
★当负载接入时,必须保证放大管输出回路的动态电流能够作用于负载,从而使负载获得比输入信号大得多的信号电流或信号电压
1.2 晶体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1.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在图5-16(a)的共发射极交流基本放大电路中,输入端接低频交流电压信号νi(如音频信号,频率为20HZ~20KHZ)。输出端接负载电阻RL(可能是小功率的扬声器,微型继电器、或者接下一级放大电路等),输出电压用νo表示。电路中各元件作用如下:
νi
(a) (b)
图5-16 共发射交流放大
1.集电极电源VCC是放大电路的能源,为输出信号提供能量,并保证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VCC取值一般为几伏到几十伏。
2.晶体管T是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利用晶体管在放大区的电流控制作用,即ic = βib的电流放大作用,将微弱的电信号进行放大。
3.集电极电阻RC是晶体管的集电极负载电阻,它将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实现电路的电压放大作用。RC一般为几千到几十千欧。
4.基极电阻RB以保证工作在放大状态。改变RB使晶体管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RB一般取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
5.耦合电容C1、C2起隔直流通交流的作用。在信号频率范围内,认为容抗近似为零。所以分析电路时,在直流通路中电容视为开路,在交流通路中电容视为短路。C1、C2一般为十几微法到几十微法的有极性的电解电容。
1.2.2 静态分析
放大电路未接入vi前称静态。动态则指加入vi后的工作状态。静态分析就是确定静态值,即直流电量,由电路中的IB、IC和VCE一组数据来表示。这组数据是晶体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的某个工作点,习惯上称静态工作点,用Q(IB、IC、VCE)表示。
放大电路的质量与静态工作点的合适与否关系甚大。动态分析则是在已设置了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的前提下;讨论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技术指标。
1. 由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确定静态工作点
将耦合电容C1、C2视为开路,画出图5-16(b)所示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由电路得:
(5-12)
用式(5-12)可以近似估算此放大电路的静态作点。晶体管导通后硅管VBE 的大小约在0.6~0.7V之间(锗管VBE的大小约在0.2~0.3V 之间)。而当VCC较大时,VBE可以忽略不计。
2.由图解法求静态工作点Q
(1) 用输入特性曲线确定IBQ和VBEQ
根据图5-16(b)中的输入回路,可列出输入回路电压方程:
(5-13)
同时VBE和IB还符合晶体管输入特性曲线所描述的关系,输入特性曲线用函数式表示为:
(5-14)
用作图的方法在输入特性曲线所在的VBE—IB平面上作出式(5-13)对应的直线,那么求得两线的交点就是静态工作点Q,如图5-17(a)所示,Q点的坐标就是静态时的基极电流IBQ和基—射极间电压VBEQ。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