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临床医学论文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临床医学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医学心理学”中“儿科学”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5343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 2
1实验资料和一般实验方法 2
1.1实验资料 2
1.2一般实验方法 2
1.2.1常规治疗方法 2
1.3护理方案 3
1.4观察指标 4
1.5统计学分析 4
2.结果 4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文2: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5
1资料与方法 6
1.3护理措施 6
2.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表2) 8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正文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临床医学论文资料)
文1: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
小儿喘憋性肺炎[1]是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于小儿身体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如果不及时给予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会出现肺气肿,进而引起呼吸衰竭。临床主要通过药物雾化治疗[2],如超声雾化吸入法、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本文选择医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小儿喘憋性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现将具体实验报道如下:
1实验资料和一般实验方法
1.1实验资料
本文选择医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小儿喘憋性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喘憋性肺炎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气等。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40月,平均(7.1±4.4)月;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2~42月,平均(7.0±4.3)月。两组受试对象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一般实验方法
1.2.1常规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抗病毒、止咳治疗,常见的药物有普米克令舒、红霉素等。
实验组患者,由医生将患者所需药物配制完毕后,选择合适的面罩,通过氧气泵将其雾化[3],直接送达患者肺部,一般流速为6-7L/min,一天2次,每次10-15分钟;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雾化药物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两组患者药物类型以及配比均相同,药物雾化频率以及给药周期完全一致。
1.3护理方案
前期护理:保持治疗室内环境卫生,所有物品摆放整齐,降低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安排专业人员为家属讲解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法的治疗原理、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充分配合医院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所有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无菌标准,保证自身卫生,在进行治疗前需要仔细对双手进行消毒处理,并佩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很多患者由于肺部感染,呼吸道粘液较多,在进行吸入治疗前,需要对患者呼吸道进行通畅处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氧气泵泵出雾气后,才可吸入,避免发生倒吸;所有治疗药物需要现用现配,保证药物质量。
治疗中护理:安排患者在进食前1-2小时进行吸入治疗,可以避免食管食物吸入;患者呈坐式,可以加速药物进入终末细支气管,对于一些病情严重不能自行坐起患者,可以将其头部垫高,整体呈向下姿势;整个吸入过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吸入速度一般为6L/min,太大容易造成端口断开,也会引起小儿肺部不适,太小会导致药物吸入肺部过少,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影响疗效。因为在雾化过程中,用到氧气,严格保证在治疗室内无明火源。
治疗后护理:在治疗后,必须先关闭氧气源,而后取下面罩、关闭流量表等。所有用具均需要及时清洗干净,方便下次用;安排专业护理人员为小儿轻拍后背,方便咳痰,保证呼吸道通畅;对于一些体弱无法自行咳痰患者,需要安排吸痰;定期进行清洗口腔,保持口腔卫生;务必保证一人一物,避免交叉感染。
1.4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临床疗效主要分为:显著有效,患者在治疗后,肺部哮鸣音、湿啰音消失,喘息和咳嗽等临床表现停止,呼吸趋于平稳;有效,肺部哮鸣音、湿啰音较治疗前降低,喘息和咳嗽等临床表现好转;无效,患者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其中显著有效和有效共同计入总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
实验所得数据用SPSS18.0软件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