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某泵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1、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2、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
3、确保工期的保证措施
4、确保安全生产的保证措施
5、确保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
6、环境保护的保证措施
7、施工方案及平面布置
8、施工进度(横道图、网络图)计划
9、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10、投入劳动力安排计划
11、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
枝江市xx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1、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1.1 施工程序与施工方法
施工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如搭建临时工棚、征地、道路、料场的整修、供电、使沿施工区的用水等临时工程设施都基本完成。施工时首先进行土方开挖和砼建筑物拆除,然后进行泵站建筑物施工和建筑工程施工,同时展开土方开挖回填施工。待以上工作结束后,修整边坡、再利用人工整形。在进行上述工程项目施工的同时,展开配套建筑物闸门及启闭机安装工程施工,以利缩短施工工期,确保工程质量。
1.2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各项目工作施工程序
1.2.1前池重建施工程序:
1.2.2引水渠工程施工程序:
1.2.3消力池工程施工程序:
1.2.4拦污栅工程施工程序:
1.2.5主厂房改造工程施工程序:
1.2.6办公楼工程施工程序:
1.3施工测量
(一)建立施工控
制网:根据监理机构提供的测量基本控制点、基线和水准点在施工现场布设施工控制网,按四等三角控制要求增设控制点,并按四等水准要求接测控制点高程。
(二)平面控制网的布置以轴线网为宜,用三角网时,泵站轴线作为三角网的一个边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mm) 精度指标 说明 分部
工程 部位 内容 平面位置
中误差 高程中
误差 混凝土 泵站底板 轮廓点放样 ±20 ±20 ①平面相对于轴线控制点(泵址中心轴线标志点);②高程相对于工地水准基点 进、出水流道和泵井 轮廓点放样 ±10 ±10 岸墙、翼墙 轮廓点放样 ±25 ±20 消力池、铺盖 轮廓点放样 ±30 ±30 土石方开挖 轮廓点放样 ±50 ±50 包括土方保护层开挖 泵站机电设备与金属结构安装 安装点 ±(1~3) ±(1~3) 相对于建筑物安装轴线和相对水平度 施工期间外部变形观测 水平位移测点 ±(3~5) — 相对于观测基点 (五)人员配置:测量人员2名,质检员1名。
(六)测量仪器配置:1部全站仪,1部水准仪。
1.4土方开挖
施工放样完毕后,用挖掘机由河堤两头向中间开挖,开挖时应按开挖线由上至下分层开挖,开挖后用推土机平推到河堤边堆放。
土方开挖流程图见下图:
1.5钢筋混凝土拆除
为保证施工安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的安全,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拆除施工以人工为主方式进行。拆除时由上至下,从左到右,分部位分单元进行破碎拆除,机械拆除后,用挖掘机装入运输汽车运至业主指定地点堆放。
施工工艺流程:
1.6泵站建筑物基础开挖
1.6.1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泵站施工区排水系统,应根据站区地形、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排水量大小进行施工规划布置,并与场外排水系统相适应。基坑外围应设置截水沟。
基坑排水包括初期排水与经常性排水。基坑初期排水量由基坑(或围堰)范围内的积水量、抽水过程中围堰及地下渗水量、可能的降水量等组成,通过计算确定。基坑经常性排水分别计算渗流量、排水时降水量及施工弃水量,但施工弃水量与降水量不应叠加,以二者中的数值大者与渗流量之和来确定最大抽水强度,配备相应设备。
基坑排(降)水,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分别选定集水坑或井点等方法。
对于无承压水土层,采用集水坑排(降)水法。对于各类砂性土、砂、砂卵石等有承压水的土层,采用井点排(降)水法。
集水坑排(降)水应符合下列规定:集水坑和排水沟设置在基础底部轮廓线以外一定距离处。 集水坑和排水沟应随基坑开挖而下降。集水坑底应低于基础底1.0m以下。 基坑挖深较大时,应分级设置平台和排水设施。 排水设备能力应与需要抽排的水量相适应,并有一定的备用量。 井点排水可采用轻型井点和管井轻型井点两类。井点类型的选择宜考虑透水层厚、埋深、渗透系数及所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与基坑面积大小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确定。 采用井点排水,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进行计算,以确定井点数量、位置、井深、抽水量以及抽水设备型号。必要时,可做现场抽水试验,确定计算参数。 采用轻型井点,基坑宽度大于6m时宜采用双排井点或环形井点布置。降深超过5m时宜采用二或三级(层)井点。孔距一般为0.8~1.6m,最大不宜超过3m。
轻型井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按以下顺序进行安装:敷设集水总管、沉放井点管、灌填滤料、连接管路、安装抽水机组。 各部件安装均应严密、不漏气。集水总管、井点管宜用软管连接,集水总管、集水箱宜接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