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畜产品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一、当前畜产品安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从全球来看,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畜禽死亡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质量远达不到国际贸易标准和国内人民对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畜产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 1、威胁着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禽流感、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疫情的频繁发生,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特别是当前在全球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造成人感染122例,死亡62人,病死率超过50%,引起世界全人类广泛关注。??? 2、影响着畜产品出口。目前,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欧盟给我国的肉产品造成了贸易壁垒。2002年,欧盟委员会决定:禁止从中国进口供人类消费的动物产品。这就意味着将在欧盟市场丢掉13万吨的市场份额和造成6亿多美元的经济损失。2002年3月,日本也宣布对我国动物产品实行严格检查,并公布了11种药物的残留量,提高了标准,给我国的肉类出口贸易带来了极大的限制。虽然我国肉类总产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却是肉类出口的小国,出口量不到生产量的1%,而像同属第三世界国家的巴西,其肉类产品出口占到其产量的30%以上。??? 3、不能满足国内人民生活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绿色环保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强。??? 二、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1、动物疫病增加。动物疫病是影响畜产品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对于动物疫病防治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一些重大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因动物品种繁多,流通频繁,导致动物疫情越来越复杂,禽流感、猪链球菌、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病一波接一波,旧病未除,新病增加。同时,环境性病源微生物的疾病日趋严重,有的成为饲养场的常发病,中毒性疾病也日见突出等,致使有些地区病猪肉、死猪肉、注水肉混入市场,人感染结核病、囊虫病、血吸虫等人畜共患疾病仍在危害人类健康。动物疾病严重影响了动物产品的质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人们纷纷呼吁“放心肉”、“安全肉”。??? 2、兽药残留超标。目前农户小规模饲养在畜牧养殖中占主导地位,千家万户的散养,农户防疫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少数人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畜禽饲养中滥用各种药物,不执行药物休药期的规定,主要的残留兽药有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药类、激素药类,大剂量、长时间使用这些药物,造成药物残留超标,致使人体内不断蓄积,产生毒性、耐药性,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3、非法使用违禁药品。极少数人受利益驱动,置国家法律法规而不顾,使用国家明文禁止的药品,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造成器官损伤,免疫力下降,耐药性增强,甚至致癌。如盐酸克伦特罗,又称氨哮素、克喘素,俗称“瘦肉精”。近年来,我市使用“瘦肉精”的现象严重,曾被国家农业部通报批评,督导查办。为此,我们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检测查处了一批使用瘦肉精的违法者,但要彻底杜绝这种违法行为,将是一场长期而复杂的整治工作。通过整治,效果明显,今年上半年检测4批次600个样,接受了部、省的抽查,均没有发现“瘦肉精”,“瘦肉精”在我市基本得到控制。??? 4、环境污染严重。许多中小型畜禽养殖户基础设施不规范,缺乏对粪尿的处理能力,大量的畜禽粪便露天堆放或者流入河流。有资料表明,一头生猪排粪约1000斤,全市约100万头生猪的粪便,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是传播人畜共患疾病的主要途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畜牧业现有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千家万户生产模式的局限性等诸多方面原因,使畜产品的安全性不能达标,甚至出现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情况,引发了消费者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制约了畜产品生产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畜产品安全的措施??? 1、引导调整畜牧产业结构。由于农户小规模饲养给动物防疫工作造成巨大困难,兽医防疫措施落不到实处,饲养的畜禽发病多,滥用药物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政府要鼓励和引导畜牧养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升级为“公司+基地”、“公司+小区”的经营模式,按标准化要求生产,创市场品牌。??? 2、科学建设养殖小区。养殖小区有利于畜牧业区域布局,有利于畜产品安全生产,是一种新型的畜牧生产组织形式,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要求,建立有一定规模的较为规范、严格管理的养殖园区,要求小区三统一:一是统一规划设计。小区要距离学校、交通要道、居民区1公里以上,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一片庄稼、一栋栏舍、一个沼气”的模式设计建设,有条件的配套池塘养鱼,形成畜粪发酵产气,沼液浇果养鱼,果园套种牧草,资源综合利用,种养互动双赢。二是统一技术服务。小区实行专业化生产,统一饲养品种,制定一流的饲养技术规程,饲料和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