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心理的相关知识.ppt
慢性病患者心理的相关知识内五科李春明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了2亿人,接近中国总人口的17%,,其中高血压患者达到1.6亿,糖尿病患者超过5000万人。广义上指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污染、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应变失衡逐渐累积而发生的疾病,病程一般多在3个月以上。01狭义上可指一旦发病不能自愈,并且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02一、慢性病的定义它多具有以下特点: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隐匿、潜伏期长、多因素致病,往往一体多病,增长幅度较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慢性病精神与行为障碍,如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肝硬化等;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等;恶性肿瘤慢性病患者心理变化的分期否认期:怨恨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心理素质不同,个人心理反应有很大差别,表现也不一,并非每个慢性病患者都会按顺序出现上述特征的心理改变,各种心态持续的时间也有很大差别,界限并不很明显,可以混合出现。紧张、焦虑、恐怖主观感觉异常,注意力转向自身心境不佳,情绪不稳多疑、神经过敏被动依赖,情感脆弱三、慢性病患者心理变化的表现慢性病患者的心理调整01患慢性病属于不良事件,良好的心理模式能对疾病的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0201良好的个体心理模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般会有以下一些特点:02对疾病的正确的认知。03乐观的心态。04稳定的情绪。05克服困难的经验。06强大的自控力。如何建立良好的个体心理模式充分利用患者的知识和经验,指导患者不仅仅简单的接受照顾,还充当治疗过程的重要决策者,从而增加慢性疾病患者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有效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自己的生命。如何建立良好的个体心理模式从患者本身的角度来看,他们要做的是:及时处理恐惧情绪。首先,坦诚自己对疾病的感受,与主治医生多做交流,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做好心理准备;其次,对目前的生活作必要的反省,慎重决定是否对目前的状态做出调整。最后,学会与疾病共存。010201学习问题解决的策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02这一策略包括:03医学知识及实践知识的获得--分析自04身状况--考虑应做的事情--决断05-确立目标--付诸实施--自我评06价如何建立良好的个体心理模式如何建立良好的个体心理模式树立正确健康观念,主动参与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