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pdf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
目录
1
缺陷处理计划
一、前言
对于混凝土构件一般极少在拆模以后作整体的修面处理,
所以在混凝土表面存在的缺陷将会比较明显,因此需对混凝土
内部和外观缺陷作一定的处理。我项目部为了消除混凝土内部
质量隐患,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针对现已存在的混凝土缺陷
及可能存在的缺陷制定缺陷处理方案。
二、存在的几种主要缺陷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固定不牢、模板拼接不严,
模板安装不规范、模板因欠修欠保养,造成面板凹凸变形,混
凝土振捣不足、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混凝土出现超出规范要求的
气泡、麻面、蜂窝、错台、挂帘、表面凹凸等质量缺陷。根据
对我部承担的主体混凝土工程进行混凝土质量勘测、排查、记
录,混凝土局部存在麻面、蜂窝、凸凹错台、外形走样、等质
量缺陷。
三、各种缺陷发生的缘故原由
1、麻面:所谓麻面是指混凝土构件表面局部缺浆粗糙,
出现无数的小凹坑,但无露筋现象。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
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②模板上
的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漏刷;③模板拼缝不严密,混凝土浇筑
时缝隙漏浆,构件表面沿模板缝隙出现麻面;④混凝土振捣不
密实,混凝土中气泡未排出,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拆模
后出现麻面。
2、露筋:露筋是指构件中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部分或
局部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混凝土
浇捣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间距过大甚至漏垫,钢筋
紧贴模板,拆模后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②构件尺寸较小,钢
筋过密,如遇到个别骨料粒径过大,水泥浆无法包裹钢筋和充
满模
2
板,拆模后钢筋密集处发生露筋;③模板拼缝不严,缝隙
过大,混凝土漏浆严重,尤其是角边,拆模时又带掉边角出现
露筋;④振捣手振捣不妥,振到钢筋或碰击钢筋,形成钢筋移
位或振捣不密实有钢筋处混凝土被盖住包不了钢筋;⑤钢筋绑
扎不牢,保护层厚度不够,脱位突出。
3、蜂窝:拆模后构件有局部混凝土松酥,石多浆少,石
子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窟窿。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①
混凝土的拌制配料不准,石多、水泥和砂少,或浇筑时浆流向
单边;②混凝土搅拌时间过短,拌和不均匀,振捣时造成砂浆
与石子分离,石子集中处往往会形成蜂窝;③下料时不当,使
混凝土产生离析;④浇筑时未分层分段进行及漏振;⑤模板支
撑不牢固,致使大面积漏浆。
4、空洞:是指构件是有空腔、孔洞,可将手或杆棒等伸
入或有的可通过物件者的现象。一般产生空洞的原因:①混凝
土振捣时漏振,分层浇捣时,振捣棒未伸到下一层混凝土中,
致使上下层脱空;②竖向构件一次下料太多,坍落度相对过小,
混凝土被钢筋等架住,下部成拱顶住上部混凝土,并且下部漏
振,拆模后出现混凝土脱空,下部成为孔洞;③混凝土中混入
了杂物、木块等,拆模后抠掉杂物等而形成的明显空洞;④钢
筋密集处,预留孔或预埋件周边,由于混凝土浇筑时不通畅,
不能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5、凸凹错台:是指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模板接缝处
出现超过规范要求的错台现象。一般凸凹错台发生的缘故原由:
①模板接缝不好,平整度要求不高而形成的错台;②模板外支
撑不稳固,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出现局部跑模、模板变
3
模板接缝不好,浇筑过程中出现露浆等形成错台。形等原
因形成的错台;○
6、外形走样:是指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混凝土外型与设
计轮廓线不相吻合。一般外形走样产生的原因:①模板外支撑
不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局部
3
模板变形引起的外形走样;②模板支撑基础不牢固,混凝
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整体移位而造成外形走样;③混凝土浇筑过
程中振捣器靠模板太近,造成过振致使模板变形。
7、混凝土的缺棱、掉角缺棱、掉角是指梁、柱、板、墙
以及洞口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产生的主要原因
是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润湿,棱角处混凝土中水分被模板
吸去,水化不充分使强度降低,以及拆模时棱角损环或拆模过
早,拆模后保护不好也会造成棱角损环。
四、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步伐
1、蜂窝、麻面、露筋、孔洞防治措施:
(1)混凝土配制时计量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搅拌匀
称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入模后,振捣要严格操纵程序,
振捣密实。
(2)模板表面要洁净,其上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