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分析-三时程分析法.ppt

发布:2019-01-15约4.6千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方法三:缩聚法 1)写 2)写总刚阵(用刚度集成法) 3)将总刚度矩阵缩聚 得到 因此, 方法四:考虑重力影响的结构总侧移刚度矩阵的建立(武藤清公式,见《结构物动力设计》武藤清等) 1.杆端力与位移的关系 θ θ 2.消去节点转角 a)? i点平衡条件 b)? i杆平衡条件 c)? 用Qi 、Ri表示θi 即 注:它与层间剪切模型的Qi=kiΔi=ki(xi-xi-1)相对应 3.写运动方程 即 常规表达为 则 ,为满阵。 §5结构等效层间刚度确定 三种常用方法: (1)模型试验(2)静力分析(逐级加载)(3)近似法 方法之一:结构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P269 第一步:对结构进行静力分析,得到{y}、{θ} 第二步:计算等效杆{Y}、{θ},其中EIi、GAi待定。 同理: 由 求 方法之二:武藤清《结构物动力设计》P64 这两部分之和u可由动力方程确定 由静力定EI→uM,然后uQ=u-uM→GA 1.柱轴向变形满足平衡假定 2.柱轴向变形不满足平衡假定(见图) ① ② ③ ④ 二、反复荷载下结构的恢复力模型 用静力(伪静力试验)下反复荷载的力和位移关系代替动力下的恢复力和位移关系。目前伪动力试验的资料很少。 地震下结构变形的特点:(1)为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但循环次数有限;(2)变形速度不高;(3)变形量值较大。因此结构地震破坏接近于低周疲劳破坏。 §1若干名词 * * 结构抗震分析 李爱群 第三部分 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 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 ,即E.P.分析方法着眼于弹塑性,可以分为三类: (1)数值分析方法:可以是单质点体系和多质点体系,适用面广,效果最好。 (2)E.P.反应谱法: ①作E.P.谱; ②由E.P.谱和E谱间的规律找出(推算)E.P.谱; ③E.P.谱的多质点应用(目前遇到困难)。 (3)等效线性化法: 原系统——E.P.系统 (阻尼ρe和频率ωe) 等效系统——Ee系统(等效阻尼ρe和等效频率ωe) A[δ2]=min δ为算子,研究算子与什么等效 ; ;求ρe、ωe。 时程分析法(又称直接动力分析、步步积分法、数值分析法、动态设计法) ①特点:直接输入地震波,直接处理运动方程 ②主要涉及内容: [K]:kij值取决于计算模型(第三章)(难点);[K]随时间变化,即恢复力模型(第四章)(在弹性范围内[K]值不变,因而问题简单)。 的合理选择(第六章) 数值分析(第五章):收敛性、稳定性、快速计算准确。 [C]:阻尼矩阵,阻尼问题仍需研究。 时程分析法的功能: (1)全面考虑了强震三要素(幅值、频谱和持时),也自然考虑了地震动丰富的长周期分量对高层建筑的不利影响。而反应谱法采用的设计反应谱只反映了地震的强度和平均频谱特性。 (2)采用结构弹塑性全过程恢复力曲线来表征结构的力学性质,从而比较确切地给出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而反应谱法是基于弹性假设。 (3)能给出结构中各构件和杆件出塑性铰的时刻和顺序,从而可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同时对于非等强结构,能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并能计算出柔弱楼层的塑性变形集中效应。而反应谱法只能分析最大地震反应。 一、结构动力分析的 力学模型和刚度矩阵 §1 多质点体系运动 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结构的模型化 连系体离散化(质量集中法),将无限自由度转化为多自由度 。 二、建立质点(体系)运动方程 动平衡法:将假象的惯性力 (即绝对加速度)施加于节点上,视体系处于假想的平衡状态,列出平衡方程,从而获得动平衡方程即体系振动方程。 其中,[M]一般为集中质量矩阵。对于一致质量矩阵(从分布质量出发建立起来的矩阵,非对角线元素有很多非零项),在房屋动力分析中很少采用,已用于水坝动力分析。 三、运动微分方程的剖析 1.方程适用于各种力学模型——层间模型、杆系模型(考虑空间和扭转)。 2.{x}为质点在自由度方向上的位移(广义),包括侧移和扭转。 3.[M]为对角阵(即认为惯性力非耦连),在不考虑各质点惯性力的耦连作用时,[M]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