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印度_亚洲碰撞带东段喜马拉雅期铜_钼_金矿床re_os年龄及成矿作用.pdf

发布:2017-10-03约10.51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5 2 卷  第 1 期    地  质  论  评  GEOLO G ICAL R EV IEW     V o l. 52 N o. 1 2 0 0 6 年 1 月 J an .   2 0 0 6 印度—亚洲碰撞带东段喜马拉雅期铜—钼—金矿床 - 年龄及成矿作用 Re O s 1, 2) 2) 3) 4) 曾普胜 , 侯增谦 , 高永峰 , 杜安道 1) 云南财贸学院资源环境系, 昆明, 65022 1;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 3)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  4)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北京, 100037 ( ) 内容提要: 青藏高原东段三个斑岩型矿床 玉龙、马厂箐和西范坪 产出于大陆碰撞环境, 与喜马拉雅期埃达克 质斑岩有关, 并为新生代大规模走滑断裂所控制。在印度—亚洲碰撞带东部3个斑岩 — — 矿床已识别出3个 Cu M o A u 明显的成矿幕次: ① 玉龙矿区, 石英—绢云母蚀变带中的硫化物石英脉辉钼矿 等时线年龄为40 1 ±18 , R e O s M a 与赋矿围岩二长花岗岩的锆石 年龄40 9 ±0 1 一致, 表明 — 矿化发生在斑岩岩浆作用的晚期阶 SHR IM P M a Cu M o ( ) 段 约40 , 但热液系统至少延长到约36 , 热液系统持续时间大于4 , 其间, 构造控制的高级泥化蚀变叠加于 M a M a M a 早期斑岩型矿体中高硫化物矿化之上形成富矿体。② 马厂箐矿区, 辉钼矿 等时线年龄为358 ±16 , 与容 R e O s M a ( ) ( 矿花岗岩的锆石 和全岩 年龄 35~ 36 一致, 但早于含金石英正长斑岩的全岩 年龄 3 1~ SHR IM P R b Sr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