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高速公路段桥梁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沿河高速公路段桥梁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项目地理位置图
1.3项目任务及工作量
序号 工作内容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1 主线中桩放线测量 公里 24 扣除隧顶,桩距约20米 2 主线横断面测量 公里 20 扣除隧顶、桥中,桩距约20米 3 桥边线放样 公里 22.6 桥两边线,桥头延长50米 4 桥梁墩台断面 处 130 控制性断面测量 5 涵轴断面 处 140 断面测量 6 隧道口断面测量 公里 2.5 隧道口洞外30米洞内50米及浅埋段,5米桩距(含洞口横断面) 7 互通立交中桩测量 公里 9.5 8 连接线中桩测量 公里 1.5 9 匝道、连接线横断面测量 公里 8.2 10 被交路中桩测量 公里 0.5 11 工点放样 处 40 根据设计需要,对挡墙、高边坡等地段放样 12 电力电讯线 处 5 13 导线点复测 公里 40 14 1:500地形图测量 处 28 各隧道进出口约 100×200(m)范围 1.4工期
作业时间从2016年12月1日—2016年12月30日止。
2 已有资料情况作业技术本技术设计书凡引用规范有多项选择时,以本设计书为准。 作业员 6 宋长命 四级测量员 作业员 7 贾鑫 四级测量员 作业员 8 张超 四级测量员 作业员 9 党永川 四级测量员 作业员 10 白明 四级测量员 作业员 11 曹佩来 四级测量员 作业员 12 闵鹏 技师 驾驶员 4.1.2软件和硬件配置
投入的软件必须满足项目数据格式要求和下工序的接口需求;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并确保仪器的精度符合相应测量的要求。计划投入的仪器设备有:笔记本电脑(或台式计算机)、GPS接收机数据存储设备GPS随机处理软件、GPS数据检查软件 设备名称 型号 精度 数量 备注 1 GPS-RTK 南方S82T 3mm±1.5ppm 6台 2 全站仪 徕卡TS02 2" 1台 3 全站仪 徕卡TSA2003 2" 1台 4 水准仪 中纬ZDL700 DS07 2台 5 打印机 HP1007 1台 6 电脑 10台 7 南方CASS软件 5套 8 纬地道路软件 5套 9 工程车辆 2台 4.2控制点复测
初、定测阶段的控制测量工作,宜在地形图测量阶段布设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成果上进行补充完善,其选用的平面坐标系、高程系统应具有连贯性,以减少反复,提高设计效率。
(1)在初、定测开始前,首先应对地形图测量阶段在测区内统一布设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进行全面检查, 符合《公路勘测规范》规定后方可使用。在定测开始时和测量中按以下规定执行:
①应对平面、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②当控制点的点位分布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测,检测成果与初测成果的较差在限差以内时,应采用原成果作为作业的依据。
③当个别段落控制点分布由于损坏或因方案变更引起的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补设,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同级控制加密。平面控制测量连续补点不大于3个时可进行同级加密,技术要求与精度应符合规范规定。当需补设、增设、迁移水准点时,均应与邻近水准点进行联测,其精度要求同原初测的规定;如确认初测水准点高程有误,经复测后,与邻近水准点统一平差计算。
④当检测成果与初测成果的较差超出限差或控制点分布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对整个控制网进行复测或重测,并应重新进行平差计算,布设的控制网应符合规范规定。
(2)新布设的平面控制点应沿路线布设,距路线中心线的位置宜大于50m并小于300m,每一点至少应有一相邻点通视,桩志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平面控制点布设时,应考虑沿线桥梁、隧道、互通等大型构造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特大型构造物每一端应分别布设2个以上平面控制点。
(3)对于特大桥、特长隧道等大型构造物,应布设大型构造物独立控制网,并按表1-1和表1-2要求分别选用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大型构造物独立控制网应联测路线主控制网,当其精度要求高于主控制网时,其内部符合精度应满足独立控制网精度的要求。
4.3地形图补测
(1)地形图(1/2000)应与设计取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
(2)认真核对初测地形图,测图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即时安排修测、补测和重测。如地形图由测绘单位用航测调绘成图作为定测用图时,应进行现场核对,当地形、地物与在航测后发生明显变化时,应予以补测;如有错误或地形、地物变化很大时,应进行重测。
(3)补测地形图,可用等精度复制图在其原有图根点、导线点上进行。局部范围地物变化不大时,可利用准确地物点调绘和修正;地物变化大、范围大、情况复杂时,应补测图根点再行补测。
(4)隧道洞口与竖(斜)井口、陡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