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第十八中学2017-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普通用卷.docx

发布:2018-05-12约1.12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投票赞成华盛顿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总统的理由是A. 他的名字与美国首都名称相似B. 他起草了《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C.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D. 他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A. 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B. 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C. 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D. 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在共和国时代,克伦威尔建立起独裁统治,华盛顿则完善了总统制,这两种行为A. 都属于符合本国国情的举措B. 前者背离了资产阶级革命目标C. 都是为了强化个人权力D. 后者行为被其他国家仿效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A.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完成统一的实力B. 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C. 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D. 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以下对康熙历史功过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打击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③康熙没有敏锐地洞察到西方社会的巨变④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下列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A. 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B. 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C. 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D. 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柏拉图指出:遵守习惯和法律是掌权者的首要职责;习惯和传统法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真知识;尊重法律。他还提出要用法律来规制掌权者“有限所得与无限贪欲间的尖锐矛盾”。这说明柏拉图(  )A. 寻求城邦管理的有序性B. 认为法律源自生活习惯C. 最早提出权力制衡理论D. 把遵守法律作为美德斯宾格勒在《西方的衰落》中这样评价拿破仑:“拿破仑一生含辛茹苦,不是为了他自己,不是为了法国,而是为了未来。”这里评价的着眼点是( )A. 拿破仑的人格魅力B. 拿破仑的远见卓识C. 拿破仑的民族意识D. 拿破仑活动的进步性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A. 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B. 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C. 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D. 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克伦威尔说:“我宁愿要一个懂得自己的战斗目标、热爱所认识的东西的布衣粗服,而不要你们称为‘绅士’而别无优点的将领。”材料反映克伦威尔选拔军官的标准是( )A. 出身于下层的普通百姓B. 乡绅C. 不考虑出身但有才干、有奋斗目标D. 能听从克伦威尔的指挥护国政府统治时期,英国政权的实质是( )A. 封建专制统治B. 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 封建开明君主政权D. 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钱乘旦先生在其《英国通史》中说,英国革命“以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最/终却不得不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这里面是否有内在的必然性?”上文中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 )A. 查理一世克伦威尔B. 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C. 克伦威尔乔治一世D. 威廉三世乔治一世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②康熙崇尚儒家文化③“尊孔”有利于巩固清朝统治④康熙注意缓和满汉矛盾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 民贵君轻的思想B. 农业为本的思想C. 儒法并重的思想D. “存百姓”的思想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 )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 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 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 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 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C. 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 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下图为油画《拿破仑加冕》,它描绘了拿破仑不是等待教皇为他戴上皇冠,而是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自己戴上的场景。这一细节反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