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从事爆破作业单位申报材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申请从事爆破作业单位申报材料
一、爆破设计原则
1.在确保钻爆施工安全的前题下,充份兼顾公司对矿井产量的要求;
2.合理确定各爆破参数,使之尽可能符合实际,从设计上保证避免超挖欠挖现象的发生,降低大块率和粉矿率,提高采区回采率,降低贫化率。
二、爆破设计依据
⑴ 根据提供的有关资料及现场勘察;
⑵ 国务院:《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6.9.1);
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2003,9
(4)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1-8);
(5) 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工程爆破理论与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4.02;
⑹ 陈华腾《爆破计算手册》辽宁科学出版社,1991.9;
三、爆破方案选择
根据矿井生产任务重、采场跨度小(平均5米)、顶板破碎等综全合考虑,决定采用水平扇形中深孔为主局部辅以浅孔、非电导爆管微差起爆的爆破方案。采用水平扇形中深孔落矿时,最小抵抗线有三种计算方法:
1. 按每孔的合理装药量确定
=1.17~2.44(米)
2.按最小抵抗线和孔径的比值确定
=30~35 (中硬岩石d=68mm时W=2.05~2.38米)
3.从一些矿山的实际资料中参考确定(见下表)
W与d值的相对关系
d(m) W(m) 50~60 1.2~1.6 60~70 1.5~2.0 70~80 1.8~2.5 90~120 2.5~4.0
狮子山中深孔凿岩采用YGZ-90型凿岩机,钎头直径65mm,故最小抵抗线应为1.5~2.0米。
综合以上三项结果,钎头直径为65mm时,最小抵抗线介于1.14~2.44米,此时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爆破效果。
本设计的特别之处在于:为保证一次爆破落矿量,最小抵抗线是给定的,既W=3.3米;同时,由于本次爆破工程对应的自由面所在空间跨度较小(5米),实际抵抗线远大于上述计算所得抵抗线,所以按常规方法设计施工时,预计不能保证理想的爆破效果。为此,决定在扇形布孔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三个(左右两侧共六个)沿矿体两端对角线铅垂面内均匀分布的中深孔,并首先起爆,以增加自由面,保证本次爆破工程的成功实施。
四、布孔方法
1.按炸药能在待爆岩体内平均分配的原则布孔;
2.铅垂面内扇形孔孔底距:取上述计算值(W=1.17~2.44米)的中间值,W1=1.5~1.7米;水平扇形孔孔底距:因增加一个自由面,所以取W2=2.0~2.8米;
3.钻孔走向两端界线:考虑有通风及凿岩天井保护矿柱的存在,所以孔底至走向边界(矿柱)取为1米;钻孔倾向两端界线:考虑一号矿体与围岩没有明显界线,既矿体品位是连续变化的,所以孔底至倾向两端边界外侧取为0.35米,内侧取为0.25米;
4.铅垂面内①、号钻孔孔底至矿体下部自由面距离(最小抵抗线)因扇形孔布置的自身局限性难以调整,同时,因该两钻孔首先起爆,为保证爆破工程可靠实施,所以取为0.55米。
5.各孔装药或不装药长度的截取:自内侧边孔(、号)开始,首先自各孔孔口向内截取二分之一孔底距(可加钻孔直径)做为各孔的不装药长度;之后,自内侧边孔的相邻钻孔(号)孔底做号钻孔的)的铅垂线,取垂足至号孔孔底的二分之一做号钻孔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号钻孔的交点既为号钻孔的装药截止位置。其余依此类推。号钻孔右侧的钻孔(~号钻孔)布置与左侧钻孔(~号)完全对称。
五、爆破参数确定
1.装药量计算
已知参数如下:
最小抵抗线W=3.3米;
岩石硬度f=6~8;
岩石基本不含水份,节理裂隙发育;
机械装岩时,装药密度△=0.8~11g/cm3。实际取0.9g/cm3;
钻头直径为65mm,钻孔直径d=68~70mm。实际取68mm;
扇形孔孔底距:水平扇形孔a1=1.2~1.4米;垂直扇形孔a2=0.6~1.7米(各孔实际数值参见炮孔布置图);
装药过程中炸药的损失率按b=5~10﹪,实际取7.5%;
计算所得参数如下:
(8)钻孔单位长度装药量C=0.785×d2×△×0.001=3.27kg/m;
(9)钻孔总长度等于各钻孔长度之合:L=131.96米;
(10)实际装药长度等于各孔实际装药长度之合L′=104.32米;
(11)装药系数K=121.41/104.32=0.859;
(12)总装药量Q=C×L×K×(1+b)=398.47kg;
2.各孔装药量及相关参数见附页《钻孔参数一览表》。
六、起爆顺序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既最小抵抗线大于常规计算所得数值,所以采用分部份设计分部份起爆的方法:
(1)首先起爆铅垂面内的扇形炮孔 起爆顺序如下
→→;
(2)之后起爆水平面内的扇形炮孔 起爆顺序如下
→→→ (注:例如写法表示该四个炮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