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理学笔记73851.doc

发布:2017-05-05约4.5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M1,M2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 2)M1受体阻断药 哌仑西平 3)M2受体阻断药 戈拉碘胺 N受体阻断药 1)N1受体阻断药 美加明 2)N2受体阻断药 琥珀胆碱 5 普萘洛尔和卡托普利的降压机制? 普萘洛尔:1)阻断心肌β1受体、心脏抑制、心输出量降低 2)阻断肾脏β1受体,肾素释放减少,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 3)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β2受体,取消递质释放的正反馈调节 4)中枢β受体阻断,降低外周交感神经紧张力 卡托普利:1)减少血管紧张素2形成,血管收缩减弱 2)减少缓激肽水解,使扩血管作用加强 3)PGE2、PGI2合成增加,血管舒张 4)醛固酮释放减少,水钠潴留减轻 6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答: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作用 安定作用;抗精神作用:用于精神分裂症;镇吐作用:除晕车外的各种呕吐;影响体温调节:用药后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升降(与哌嘧啶,异丙嗪组合成“冬眠合剂”);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2)自主神经系统 阻断α·M受体。 (3)内分泌系统作用:催乳素分泌增加,可致乳房肿大泌乳,而促性腺激素、生长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临床应用 (1) 精神分裂症:首选药,急性好慢性差。 (2) 躁狂症 :可用于治疗狂躁症及伴有兴奋·紧张·妄想·幻觉等症状 (3) 神经病:小剂量可治疗神经病症,消除焦虑·紧张等症状 (4) 呕吐:治疗顽固性呕逆,但对晕动性呕吐无效 (5) 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用于严重感染·高热惊厥及甲状腺危象。与哌嘧啶,异丙嗪组合成“冬眠合剂”   11 简述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及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机理? 答 :共同作用: 1降低长热病人的体温,对正常体温的人无影响 2 镇痛作用 特点:(1)程度为中等,用于钝痛 (2)对各种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疼痛无效 3 抗炎抗风湿作用:苯胺类药物无此作用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机理:兴奋中枢的α受体,激活体内的“抗痛系统”提高抗痛系统的抗痛能力。 解热镇痛药抗炎药共同作用机制:抑制环氧化酶,使体内PG生物合成减少。 12 试诉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答: 1)胃肠道反应,常见上腹不适,恶心,严重可致胃溃疡或胃出血。 2)凝血障碍,可使出血时间延长。 3)变态反应,麻疹和哮喘常见。 4)水杨酸反应,每天5g以上,可致恶心·眩晕·耳鸣等。 5)肝肾损害,表现肝细胞坏死·转氨酶升高·蛋白尿。 13 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在机制·作用和应用上有何不同? 答: 药物 机制 作用 应用 阿司匹林 抑制下丘脑PG合成 使发热体温降至正常, 感冒发热 只影响散热。 氯丙嗪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 使体温随环境温度改变, 人工冬眠 中枢 能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 影响产热和散热过程 14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镇痛作用和吗啡类镇痛药有何异同 ? 答: 药物 镇痛强度 作用部位 机制 成瘾性 呼吸抑制 应用 解热镇痛药 中等 外周 抑制PG合成 无 无 慢性钝痛 镇痛药 强 中枢 抑制阿片受体 有 有 急性剧痛 1 。3)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4)防止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作二级治疗。 5,交感神经抑制药:1)中枢性抗高血压:可乐定 2)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 3)抗去接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舍平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 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α和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6,扩血管药 19 简述强心苷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答: (1)预防 避免诱发中毒因素:如低血压·高钙血症·低血镁·肝肾功能不全 注意中毒的先兆症状: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一旦出现应停药,停药排钾利尿药。 用药期间注意补钾 (2)治疗 停用强心苷及排钾利尿药 酌情补钾,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慎用,阴钾高抑制房室传导。 产生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除补钾外,尚可选用苯妥英钠·利多卡因 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选用阿托品 20 抗心绞痛分几类?每类写出一个药物? 1)硝酸脂类:硝酸甘油 2)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3)钙拮抗剂:硝苯地平 21 普萘洛尔和硝酸甘油能否合用? 答:硝酸甘油优点:缩小心室容积,降低室壁张力。 缺点:有导致反射性心率加快的倾向。 普萘洛尔优点:减慢心率 缺点:使心室容积增大,心室壁张力升高,增加耗氧量倾向。 合用的意义在于前者可克服后者心室容量增大,射血时间延长,而后者可克服前者反射性心率加快收缩力增加。二者合用可优劣互补。 22 抗消化性溃疡性药分类,代表药? (一)抗酸药:氢氧化镁 三硅酸镁 氢氧化铝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1)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 雷贝拉唑 2)H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