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十用梯度平板法筛选大肠杆菌抗药性突变株.DOC

发布:2019-08-03约1.53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十 用梯度平板法筛选大肠杆菌抗药性突变株 【实验目的】:了解并熟悉抗药性突变株的筛选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经诱变处理后的微生物群体中,虽然突变的数目大大增加,但所占的比例仍然是整个群体中的极少数。为了快速、准确地得到所需的突变体,必须设计一个合理的筛选方法,以杀死大量的未发生突变的野生型,而保留极少数的突变型。 梯度平板法是筛选抗药性突变型的一种有效简便方法,其操作要点是:先加入不含药物的培养基,立即吧培养皿斜放,待培养基凝固后形成一个斜面,再将培养皿平放,倒入含一定浓度药物的培养基,这样就形成一个药物浓度梯度由浓到稀的梯度培养基,然后再将大量的菌液涂布于平板表明上。经培养后,在高浓度药物处出现的菌落就是抗药性突变型菌株。 【材料和器皿】: 菌种:大肠埃希氏菌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2倍浓度)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分装于小三角瓶中,每瓶装20ml),生理盐水。 器皿:培养皿,涂布棒,移液管,滴管,离心机 【方法和步骤】: 1 制备菌液 从已活化的斜面菌种上挑一环大肠埃希氏菌于装有5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无菌离心管中(接2支离心管),置37℃条件下培养16h左右,离心(3500r/min,10min),弃去上清液后再生理盐水洗涤2次,弃去上清液,重新悬浮于5ml的生理盐水中。并且将2支离心管的菌液一并倒入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充分振动以分散细胞,制成10 2 紫外线照射 (1)预热紫外灯:紫外灯功率为15W,照射距离30cm。照射前先开灯预热30min。 (2)照射:将培养皿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先照射1min后再打开皿盖并计时,当照射达2Min后,立即盖上皿盖,关闭紫外灯。 3 增殖培养(在暗室红灯下操作) 照射完毕,用无菌滴管将全部菌液吸到含有3ml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小三角瓶中,混匀后用黑纸包裹严密,置37 4 制备梯度培养皿 取10ml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于直径9cm的培养皿中,立即将培养皿斜放,使高处的培养基正好位于皿边与皿底的交接处。待凝固后,将培养皿平放,在加入含有链霉素(100μg/ml)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10ml。待凝固后,便得到链霉素从到0逐渐递减的浓度梯度培养皿。然后在皿底做一个“↑”符号标记。 5 涂布菌液 将增殖后的菌液进行离心(3500r/min,10min),弃去上清液,再加入少量生理盐水(约0.2ml),制成浓的菌液后将全部菌液涂布于梯度培养皿上,并将它倒置于37 6 抗药性测定 (1)制备含药平板:取链霉素溶液(750μg/ml)0.2、0.4、0.6、0.8ml,分别加到无菌培养皿中,再加入融化并冷却到50℃ (2)抗药性的测定:将上述每个皿底的外面用记号笔画成8等分,并注明1~8号,然后将若干抗药菌株逐个划在上述4种浓度的药物平板上和对照平板上。每一皿必须留一格接种出发菌株。然后将所有的培养皿倒置于37 【结果记录】 将各菌株抗药性测定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菌株号 含药平板/(μg.ml-1) 对照平板 不含药物 10 20 30 40 0 1 2 3 4 5 6 7 8 (出发菌株) 注:以“+”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 结果:你选到抗药菌株 株,最高抗药性达 μg/ml。 【注意事项】: 1 制备含药平板时,务必使药物与培养基充分混匀。 2 严格无菌操作,勿将含药平板上的杂菌误认为是抗药性大肠埃希氏菌。 【思考题】: 1 未经诱变的菌株在含药平板上是否有菌落出现?为什么? 2 你选出的抗药性菌株中,如有一支抗链霉素的菌株在含药平板上能生长,在不含药平板上反而不生长,这说明什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