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复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库系统概论补充题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 应重点掌握平时作业和上机作业的要求)
什么是数据库技术? 研究如何科学正确地组织、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 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一种理想数据管理技术。
发展数据库技术的目的: 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大量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处理与传递,指推导人类的行为,或为决策提供依据。
数据—Data: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信息(information): 数据所表示的含义称为信息。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的内涵是信息,数据语义表达了信息,同时数据和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Database(DB): 所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DBMS是对数据库建立、操纵、维护的系统软件,主要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操纵功能。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4、数据库的建立维护
数据管理发展经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2、文件系统阶段 。3、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
1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的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
2实现具体应用和数据的真正分离;
3数据存储方式(模式)可满足不同应用的数据管理要求
4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5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结构变,程序不须变)
概念模型的作用:1)设计人员的有力工具;2)易于用户理解,便于和用户交流;3)为下一步数据库设计准备。
建立概念模型的工具是E-R图(实体-联系图)
实体(Entity):客观存在的可区别的事物。例:某学生,某公司,某国家etc.
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某一特征,描述、表达、界定实体。 例:(姓名,性别,年龄…)
实体型(Entity Type):用实体名及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划的同类实体。例: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入学时间);公司(ID,name,type,memo)
实体集(Entity Set):同型实体的集合。如一个班的学生集合
1:1(一对一联系) :A中任意实体至多对应B中的一个实体,反之B中的任意实体至多对应A中的一个实体
1:n(一对多联系): A中一个实体对应B中的多个实体,反之B中的任意实体至多对应A中的一个实体
m:n(多对多联系): A中一个实体对应B中的多个实体,反之B中一个实体对应A中的多个实体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实体-联系图(E-R图)
(1)用矩形表示实体、用椭圆表示属性、用菱形表示联系。
(2)属性和实体间、实体和联系间用线段连接
(3)联系线标注联系类型(1:n), 如果联系有属性,也要标注
层次模型:在数据库定义中记录型间联系(1:1, 1:n)满足以下两点称为层次模型:
1)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即为根结点
2)根结点以外的其它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结点
网状模型定义:1)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2)一个结点可有多于一个双亲;
关系模型:用表格(称为关系)结构表示实体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叫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由若干“关系”(Relational)组成的集合。
三级模式结构
组成: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模式(schema): 亦称概念模式,是数据库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视图,是结构的中间层。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亦称子模式(Subschema)、用户模式,是某一用户所看到的数据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例不同部门。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亦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例如,数据在计算机中存储方式(顺序、B树、Hash),以及是否加密、压缩
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由DBA对外模式/模式映象作出改变,从而使外模式保持不变,这样基于处模式开发的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这就是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
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当内模式改变时,由DBA对模式/内模式映象作出改变,从而使模式保持不变,外模式也不变,这样基于外模式开发的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这就是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
DBA的作用:
(1)参与设计全过程,决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与结构
(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与策略。
(3)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与完整性约束条件
(4)监控数据库的使用与运行
(5)数据库的改进与重组重构
练习题
第1章 绪论
1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