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解析初高中历史课标的连接点.doc

发布:2017-01-03约6.55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析初高中历史课标的连接点 解析初高中历史课标的连接点   一、为何要找初高中课标的连接点   1、课标需要不需要?   课标是国家教育的标准性文件,是编排教材的依据,是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参考,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依据,是对教学评价、评估的依据,更是中考、高考命题的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也不例外。无论在初中,还是在高中,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首要的是必须熟读课标,理解课标,牢记课标,细化课标形成课时目标,否则,教学就会失去中心,就会丧失规范,就会随心所欲,不可能达成教学目标,也无从判断是否达成目标。很显然,课标是必要的。而现实中,尽管新课程实施已经很长时间,仍然有相当多的老师根本不去关注课程标准,有的也不过浮光掠影地浏览了一下,谈不上钻研,更不会从初高中基础教育的整体性、连续性角度去解读课标、落实课标要求。课标于他(她)已毫无价值。   2、高中历史为什么难学?   学生进入高中,特别是选择了文科,都普遍感觉高中的历史特别难学,表现在难记、难理解,一看文字都认识,老师一说都清楚,可一考试就糊涂,怨声载道。究其原因,除了高中课程体系构建的独特性、高中历史教学的深度拓展与广度延伸、开卷考试等原因外,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初中没能为高中的历史教学夯实有效的基础。而初高中教学脱节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认识到初中、高中同属基础教育,只不过是分成两个阶段而已,但两个阶段是密切联系、持续发展的;没有深刻地领悟基础教育两个阶段的课标实质,只是断章取义地理解初中课标,没有找准初高中课标的连接点,甚至扩大了差异点。   二、初高中课标的连接点在哪?   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初高中课标的异同点,明确两者的差异,掌握两者的共性。从差异处把握各自教学的侧重点,从共同处促进教学的延续与升华。   那么初高中课标到底存在哪些差异呢?   1、教材内容的差异   初中历史教学体系是以主题形式(除安徽历史外有38个主题),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和时间顺序即按照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顺序编排,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体现了具体性、时序性和线索性。对于初中生来讲,这种编排是比较容易接受和学习的。如对中国古代的朝代兴衰更替都要求学生知道,就体现了这一设计思想。   而高中的历史内容对初中的历史知识体系作了重新修改,主要包括三个必修模块(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历程),选修包括历史上重大的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共六个模块,且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交替学习。显然,这样的安排避免了高中和初中历史知识的简单重复,有利于高中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看出主题是专题学习的基础,专题是主题的提高和深化。   2、课程目标的差异   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初高中也有明显的不同。无论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提出了明确且不同的要求。从知识的时序性到专题性,从基本识图、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到归纳、概括、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合作探究中的感知历史到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解释历史,从健全人格和国际意识的培养到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塑造,都呈现着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   3、课程理念的差异   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排设计体现一种改革精神,通史是历史学习的基础,而以模块为形式的编排是通史的提升,且在角度和内涵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提升了要求。如初三历史教学中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重视对其原因、过程和影响的讲解,可以说侧重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过程;而高中的英法美国则侧重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影响来讲,与现实中英法美国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更有利于学生对西方国家现阶段的政治体制、经济、文化发展历程的理解。   4、教学过程的差异   (1)初中只要求学生对历史史实了解个概况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对其详细了解,并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初中课标规定,“隋唐时期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只要求知道其产生何时,为何产生,何时废除即可,而高中则要求掌握其产生原因、发展历程和对历史现实的影响。   (2)初中注重感性思维能力培养而忽略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新中国的外交,初中要求“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中要求“①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②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③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④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