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教学论文 先学后教---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doc

发布:2018-05-07约2.6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先学后教---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笔者分别参加学习了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中级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继续再教育------《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师德与师爱》、《关注学生的基本素养,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例谈新课程标准再认识》等等。一边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思维,一边进行教学工作,一边进行教学反思。“先学后教、当堂测试”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已经进行一年有余,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怎么做,做什么才能让教学更有效果,让教学更有效率。笔者经过长期反思之后,逐渐发现:课前教师所做的备教材、备学生的工作特别重要。 一、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中,课前要非常注重备教材。 教材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学生考试的依据。 1、通读中学物理课本,掌握中学物理内容。 ①我们教师只有通读物理课本,才能增强对初中物理知识的理解。我们教师要重视物理课本,认真阅读和挖掘物理教材(包括文字、插图和课后题),而不是把物理课本当作辅助用书,花精力去找课外参考书,去补充大量课外习题。物理课本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现中学物理学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基本工具。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较高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叙述比较科学、准确、逻辑性强,语言精练。 我们教师要重视物理课本每一章节所配备的例题、练习题、习题、想想议议,因为它们都是根据本章的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排的,每道题都有训练的目的和意图,因此,物理教师要指导学生重视本章节的例题,做好本节的想想议议、练习题以及本章的小实验和习题。对于选择题目,要求学生不但能选出正确的答案,而且要指出选择的理由;对于计算题,要有分析、有依据地写出解题的过程;对于一些典型题目还要求学生在多解多变上做文章。教会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逐步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的思路和技巧,提高灵活利用物理规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我们教师只有对中学物理课本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物理教材。要理解物理教材,不能讲一节课就读一节或相关的章节,必须通读三册物理课本,不仅通读,还要熟读、钻研物理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物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一节课和每一章节的教学要求,就不能在处理物理教材时突出重点、难点。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中有“……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样一句话,该怎么理解,什么时候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什么时候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在“几个力平衡”的概念中也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和牛顿第一定律中的那句话比较又该怎么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突破重点和难点,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2、熟悉知识技能,掌握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主要目标。课程标准中,系统、详细。哪些知识该了解,哪些知识该知道,哪些知识该尝试运用,都有规定, —铝盘转动的快慢,在我校的实验室中还做不到,只能让学生回家找老式电能表自行观察,起不到引入的作用。怎么引入这个概念,笔者用本教材第十六章第一节图16.1-2同一个灯泡,一节干电池、二节干电池使灯泡的亮暗程度不一样,来引入电功率。用两组电路,相同规格的灯泡和电流表,其中一组一节电池,另一组两组电池,同时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发光程度和电流表的大小,同时还可让几个学生上讲台感觉两灯泡的发热程度,在同时断开开关。让学生回答:在相同时间内哪一个灯泡消耗的电能多,怎么判断的?类比于小学学过的速度:在相同的时间内,怎么判断谁跑的快一些?同时这个实验也为推导出P=UI做了准备。电功率是电学中综合性最强的一个物理量,与前面的欧姆定律、串联、并联联系,电功率P至少有五个公式,其中P=UI既是P=W/t的推导公式又是下一节测量灯泡功率的原理,怎么样来更好的理解并应用它,用实验就能更好理解它:第十六章第一节图16.1-2同一个灯泡,一节干电池、二节干电池使灯泡的亮暗程度不一样,在这个实验中加一个电流表,观察灯泡亮暗程度和电流表的大小以及电池组的节数,就能很好的理解P=UI。灯泡的亮暗程度由谁决定----实际功率决定。这样用学生已知熟悉的实验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目标。 3、重视过程,找到成“人”渗透点。在《中学教师专业解读》中,有这样一句话:尊重学生: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国家法令。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 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课前更要注重备学生。 1、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