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关注实验细节 演绎精彩课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注实验细节 演绎精彩课堂
----从两次活动反思我们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教研师训中心 王清 杨彬
在楚雄州省级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上,两位工作室成员、一名学员各上了一节研讨课。此后,牟定又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10位小学科学教师参与了竞赛。通过对两场活动的观摩,我就围绕实验中的几个细节如何做精做细,落到实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准备时,预设好细节
作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来说,课前准备更多的是实验材料的准备。目前兼职科学教师占大部分,科学教师的队伍很不稳定,加之科学课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特别是实验课课前的准备比较复杂,科学教师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承担班主任、甚至是学校的管理工作,学校在考虑课时配备量的时候,很少顾及实验准备时间,因此几乎没有课前和课间准备的时间。考虑实验材料时,我认为科学实验准备工作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因此我们要动员、鼓励学生去收集一些材料。让学生去收集材料要注意做到以下方面。其一,注意发挥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其二,注意收集的材料应由易到难,并注意不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其三,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建立材料准备的表扬机制。
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材料的准备工作中来。为学生今后独自开展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典型性,课前教师应该选几种材料做一做,看看实验的效果再决定取舍。在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中,一位老师在演示《热在固体中传递》时,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上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上,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实验现象应该是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掉下来。由于事先考虑不周,觉得很简单,也没提前做过。结果火柴间隔距离不恰当,第一根火柴掉下后,后面的火柴加热了半天也没反应,只好草草收场。又如在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上上的《研究磁铁》一节研讨课,老师让学生研究磁铁哪个部位吸力大?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大小不一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有的小组在实验时,出现了问题,蹄形磁铁中间吸的回形针比两端多得多,结果学生得出了几种不同的结论,教师没想到这个情况,自己试了试也是如此,只能草草了事。其实课前教师没有做一做,因此没能为学生准备好材料,而且也不是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就一定有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另外还要考虑一旦学生忘记带材料了怎么办?如果老师也没带,实验就没法顺利进行了。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有两手准备,预先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果学生也带来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就可以分更多的小组来进行实验,学生动手的机会就多了,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深入。
二、课堂教学时,把握好细节
(一)实验材料处理的细节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进程,依据实验需要,将实验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恰当的时机分批发给学生。小学生活泼好动,桌上摆放了所有所需的实验材料,学生容易分心,反而影响实验的进行。而且材料一下子出现,也失去了实验的部分吸引力。实验材料不能全部发给学生,应把后面实验的材料收起来,放在比较隐蔽的地方,需要的时候再发下去。学生在许多实验材料的吸引下,会不由自主地去玩,这是孩子的天性。而把材料收起来,就避免了材料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实验现象的汇报和交流上来。实验结束后,再请各小组把材料放回原处。这一个个细节,一些教师认为没关系,我却认为有时这恰恰是造成实验课上教学秩序混乱的原因。
(二)实验时间控制的细节
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探究活动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实验的时间应当充足,便于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安排,把握好每项活动的节奏和时间。我们在科学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还没有宣布实验开始,学生就已经迫不及待了;教师宣布实验结束,学生还余意未尽,仍在继续实验不肯停手。这个时候,教师不得不采取给予各种方式,来组织他们赶快坐好。有时学生进行实验还不满1分钟,或者绝大多数小组没来得及完成实验,教师就迫不及待叫停,让学生来汇报实验现象了。你说学生会有多少发现,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要做到既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又不能浪费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探究活动的效率得到提高。在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上上的《分类》研讨课中,上课教师就处理得很好,课前就约定用击掌的方式来告知大家什么时候该动手,什么时候该停止,什么时候该安静。课中用游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控课堂,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实验中细心观察的细节
如果说实验前注重细节的考虑是做一个成功实验的重要前提,那么在实验中注重细节的观察则是实验的核心部分。在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中,有一位老师上《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准备了许多常见的材料,其中有粉笔,棉布等,实验中学生只是把材料放入水中,看它们沉还是浮,而对于沉的过程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