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碎屑岩岩石学概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部分 碎屑岩沉积学与沉积相Part Two Clastic Rocks and Facies;第一章 硅质碎屑岩岩石学Chapter One Silisiclastic Rocks; 自生与他生沉积岩:主要由自生矿物和其它自生成分组成的沉积岩,成自生沉积岩;主要由他生矿物和其它他生成分组成的沉积岩,成自生沉积岩。
粘土矿物与泥质岩:2μm,大部分粘土矿物是陆源的,称为碎屑粘土;在特定温压条件下,由碎屑粘土矿物转化而成的粘土矿物,称转化粘土;在沉积—成岩环境中,从水介质中沉淀出的粘土,称自生粘土;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沉积岩称泥质岩。
混积岩:典型沉积岩类型之间的一序列过度岩类。一般采用“二组分命名法”:含量50%的组分为基本名称;含量在25~50%之间的组分,命名为“××质”,作定语;;含量在5~25%之间的组分,命名为“含××”,作定语;含量5%的组分不参加命名。如,某沉积岩,泥:36%,沙:60%——泥质砂岩;如,某沉积岩,泥:16%,沙:80%——含泥砂岩;;沉积岩分类表(余素玉等,1988);第二节 碎屑岩的组成Section Two Components of Clastic Rocks;碎屑岩四组分;二、碎屑颗粒
1、石英(Quartz):包裹体、波状消光、晶体形态、阴极发光、裂缝等。
2、长石(Feldspar):双晶、环带结构、条纹结构、溶蚀现象等。
3、岩屑(Clast):火成岩:花岗岩、中酸性喷出岩、基性喷出岩;变质岩:石英岩、片岩、千枚岩;沉积岩:泥岩、页岩、石英砂岩等。
4、云母(Mica):白云母(Biotite)、黑云母(Muscovite,易蚀变)。
5、重矿物(Heavy Minerals):1%,用作物源分析,判别母岩类型,指示水流方向。;加大边;长石节理与溶蚀;基性火山岩岩屑;蜂窝状蒙脱石;重矿物组合
酸性火成岩:磷灰石、角闪石、独居石、金红石、榍石、电气石
花岗岩:锡石、萤石、白云母、黄玉、电气石、黑钨矿
中基性火成岩:辉石、角闪石、磁铁矿、钛铁矿
变质岩:红柱石、石榴石、硬绿泥石、蓝闪石、蓝晶石、夕线石、十字石、绿帘石、黝帘石
沉积岩:锆石、电气石、金红石、重晶石
重矿物稳定性
超稳定:金红石、锆石、电气石、锐铁矿;稳定:磷灰石、石榴石、十字石、独居石、黑云母、钛铁矿、磁铁矿;中等稳定:绿帘石、蓝晶石、石榴石、硅线石、榍石、黝帘石;不稳定:角闪石、阳起石、辉石、红柱石;极不稳定:橄榄石;第三节 碎屑岩的结构Section Three Texture of Siliciclastic Rocks;二、结构;宽/长;3、颗粒表面结构
颗粒表面的光滑程度、起伏、擦痕等。
4、胶结类型与胶结结构
胶结类型:
基底式胶结:基质含量多,颗粒呈漂浮状(A)
孔隙式胶结:颗粒为点接触,胶结物充填在孔隙中(B)
接触式胶结:胶结物仅分布于孔隙接触处(C)
镶嵌式胶结:颗粒呈凹凸接触和缝合线状接触,胶结物充填在孔隙中(D);胶结结构
非晶质—微晶质结构:为均质体或具有微弱光性(A)
结晶粒状结构:等轴粒状晶体(B)
丛生结构—栉壳状结构:胶结物垂直颗粒表面生长,当晶体呈柱状时,呈栉壳状结构(C)
嵌晶结构:胶结物晶体较大,包围碎屑颗粒(D)
加大边:胶结物围绕碎屑颗粒共轴生长,形成光性一致的胶结物(E);5、孔隙结构;典
型
次
生
孔
隙;粒间孔;扩大孔;第四节 砾岩Section Four Conglomerate; ?基质类型:既可发育泥质基质,又可发育沙质基质。滨岸带砾岩基质含量底,河流相砾岩富含沙质基质,泥石流、冰川砾岩富含泥质基质。
正砾岩(Orthoconglomerate):沙质基质15%,砾石支撑,牵引流的滚动搬运或浊流搬运,国内一般将这种砾岩简称为砾岩,下面主要讨论这种砾岩。
副砾岩(Paraconglomerate):基质15%,多为泥质,基质支撑,砾石漂浮在基质中,因此,这种砾岩也称为砾质泥岩或含砾泥岩(Pebbly mudstone, Conglomeratic mudstone)。这种砾岩多呈块体搬运,如冰川、泥石流等。
※ 砾岩成因很多,如构造成因的断层角砾岩(Fault breccia)、陨石撞击角砾岩(Meteorite impact breccia),成岩作用形成的假角砾岩(Pseudobreccia)等。这里只讨论沉积作用形成的砾岩或角砾岩。
;二、砾岩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Rudaceous Rocks;碳酸盐岩质砾岩;4、典型成因砾岩
底砾岩(Basal conglomerate):分布于侵蚀基准面或不整合面之上,代表沉积间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