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幼儿节奏教育的启示.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幼儿节奏教育的启示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卡尔?奥尔夫( C.Orff ),德国音乐教育家。 20世纪初创立 了
奥尔夫体系,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致力于通过创造性参与活动,
使儿童能够更自然地进入音乐世界的音乐教育体系。 主 要特色是推崇
“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
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儿童创造力。在教儿童演唱、演奏的同时,还结合
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和奏乐来进 行艺术实践活动, 并鼓励儿童
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 表 演、欣赏、交流与评价。奥尔夫认
为: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
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在教儿童音
乐欣赏时,奥尔 夫不是让孩子们被动地听, 而是借助一些辅助性的符
号, 随着乐 器的进行,分声部演奏打击乐器。这样,儿童不仅体验到
音乐的 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以节奏为基础,是身体律动、唱、奏、动、听
相结合的音乐教育,同时也是创造性的幼儿音乐教育。所以,节奏是音
乐的生命, 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它不但能唤起幼儿对 音乐的兴趣,
激发幼儿音乐的情感, 更是培养幼儿音乐感觉和情 感的金钥匙。
二、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
(一)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 那
么我们很难让幼儿掌握这方面的能力, 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 就是激
发幼儿在节奏方面的兴趣:
1.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 以此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从 现
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 理解节奏, 对节奏感兴 趣的有
效途径。例如:幼儿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小鸡叫“叽叽叽”、公鸡叫“喔
喔喔一一”、小猫叫“喵一一喵一一”等;自然界的声音:下雨声“淅
沥沥、淅沥沥”、吹风声“呼一一 呼一一”,流水声“哗啦哗啦”等;
交通工具的声音:火车声
“呜――呜――”,汽车声“嘀嘀―嘀嘀”等。 这些声音都是非 常
形象的节奏,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有趣的
前提下,幼儿产生了模仿这些节奏的兴趣,并用口说、 拍手、 借助乐
器等形式表现出来。 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 理解,但是他们已
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 对节奏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培
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游戏化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幼儿期最感兴趣的
活动就是游戏, 所以把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来 势必会激
发幼儿的兴趣, 效果自然要更好一些。 就是普通的节奏 谱也可以加上
有趣的情节和动作来表示以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例如:前十六后
八的节奏型(XXXXXX )如果用枯燥 的视谱演奏的方法来练习效果
肯定不会太好, 如果我们以母鸡下 蛋的声音(咯咯哒、咯咯哒)来形
象的比喻,相信孩子们掌握起来就会很容易,孩子们的兴趣一定会很大。
3.进行节奏感培养时要具有音乐性,绝不能只让幼儿机械的打拍
子,要引导幼儿感受节奏的美,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 强弱弱规
律,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点,让幼儿获得审美的体验。
(二)从感受音乐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培养幼儿的节
奏感 。
1. 通过语言节奏来感受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人的语言
本身就含有生动丰富的节奏, 所以对幼儿进行语言节奏训练, 不 仅幼
儿容易接受, 而且效果也很好。 例如幼儿园开展了听读游戏 识字,将
语言节奏训练和识字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如:幼儿在学过诗歌《小蜻蜓》
后,可以这样念:小蜻蜓真美丽,好像一架小 飞机,一会高来一会低,
飞到东来飞到西,它是我们的好帮手, 消灭蚊虫最积极。 进行语言节
奏训练, 最好是出示一张大识字范 例图,把诗歌和节奏都写出来,使
幼儿看得更清晰明白,语言节奏训练将动口、动手、动脑结合起来,是
一种非常有效的节奏训 练方法。 节奏练习和诗歌朗诵的结合, 用游戏
的方法让幼儿掌握一定的节奏型,探索语言节奏的规律。例如:附点节
奏我们可以 利用儿歌来掌握,如儿歌《知了》:河边 |杨柳|梢,知了
|声声| 叫,知了知了( X XX X),? ? 夏天|已来|至叽
2. 通过身体、动作节奏来感受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动 是符
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的 , 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 理基础,
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