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业分层测评5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人民版选修1.doc

发布:2017-03-03约3.3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业分层测评5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人民版选修1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汕尾高二检测)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②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③冯氏文明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④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孝文帝改革既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也有改革者个人因素方面的内容,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 C 2.(2016·北京东城一模)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作者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解析】 均田制是国家把无主土地分给农民使用,而不是分地主土地,故A项错误;由“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可知,均田制的目的是限制地主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故B项正确;C项“完全”表达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均田制有关于如何授田的明确规定,故D项错误。 【答案】 B 3.均田制规定:“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这说明(  ) A.均田制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B.均田制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C.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 D.均田制没有触犯官僚地主的利益 【解析】 农民所授的土地只是北魏政府手中掌握的无主荒地,地主的土地不变,官员也定等级授田,充分照顾了官僚地主的利益,故选D项。 【答案】 D 4.据《魏书》记载,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爵无禄”,484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赋税制度 B.推行汉化政策 C.加强集权 D.整顿吏治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措施是俸禄制,目的是为了防止官吏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整顿吏治。 【答案】 D 5.(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外名南伐,其实迁也”,表明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排除C项,A项符合题意。“众心恋旧”说明B项正确,排除;由“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可知D项正确,排除。 【答案】 A 6.北魏孝文帝下诏:“(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  ) A.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使用鲜卑语 B.孝文帝逼迫官员放弃本民族的旧俗 C.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上朝议事时说鲜卑语 D.在上朝议事时说北方话者免官 【解析】 由材料信息“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可知,孝文帝强令年轻的官员说汉话,违令罢黜,故选A项。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C、D两项是对材料的曲解。 【答案】 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 材料二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材料三 北魏冯太后死后谥文明皇后。她聪明果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她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阅读诸子百家著作和历史典籍,对北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哪一问题的出现?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思考,冯太后对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哪些促进作用?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尽非我国人……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一信息进行分析;第二小问主要从激化民族矛盾方面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从经济方面对人民进行剥削回答;第二小问从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来回答。在回答第(3)问时要从其为改革提供有利条件方面考虑。 【答案】 (1)问题:北魏采取民族歧视政策,在战争中驱使其他民族作战。影响:导致民族矛盾尖锐,严重威胁北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