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08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海淀区2008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各小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30°N线附近四个地区简图(图1),回答1—3题。
图1
1.①、②、③、④四城市气候特征相似的是 (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2.关于图中四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为该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 B.②附近海域有著名渔场
C.③为该国重要的金融中心 D.④所在地区有飓风灾害
3.3月21日(春分日),当①地日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半球仍处于3月20日
B.太阳位于②地的正东方向
C.③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D.④地的区时为22:00
图2为沿32°N的8月份海水盐度和温度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图2
4.与大洋中部相比 ( )
A.大洋东岸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B.大洋东岸海水湿度低,盐度高
C.大洋西岸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D.大洋西岸海水温度高,盐度高
5.形成大洋东、西两岸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寒暖流流经 B.陆地径流注入 C.海区封闭性 D.降水量和蒸发量
图3为沿85°E的地形剖面图,回答6—7题。
图3
6.关于图3中甲、乙两区域共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B.以荒漠植被为主
C.以流水地貌为主 D.以内流河为主
7.甲、乙两区域均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主要能源输出方式应采用 ( )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内河运输 D.管道运输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生产的大省,煤炭产量一直持续稳步增长,近些年调整了能源调出结构。图4为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注: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1吨煤可以发电2500千瓦时;山西省向外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回答8—9题。
8.1990年至2002年,山西煤炭调出量增加缓慢,主要
原因可能是 ( )
A.全省煤炭生产量下降
B.交通运输能力有限
C.省政府控制煤炭调出
D.省内煤炭消耗大量增加
9.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 ( )
①缓解运输压力 ②减轻大气污染 ③降低运输成本 ④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10—11题。
时 间 6月—9月 9月—次年6月 6月—9月 农作物种植 玉米 小麦 玉米 10.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1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 )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 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
读图5,依据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以下关于从秦朝到唐朝都城和畿辅地区的
叙述,正确的是 ( )
A.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是建都的原因
B.缺乏防范敌人进攻的天然屏障
C.水利工程是都城经济的重要支撑
D.地理位置偏僻不利于控制中原
13.从图5中可以看出,唐朝以后历代王朝的
都城 ( )
①交通运输比较便捷 ②社会经济相对发达
③远离北方民族威胁 ④便于打击割据势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选拔和任用治理国家的人才是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回答14—15题。
14.与图6相对应的官员录用制度是 (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5.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日渐显著,这是因为
明朝以来的科举考试 ( ) 图6
A.逐渐以儒家经书为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