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L_T 630-2020CN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ocx

发布:2023-06-12约1.82万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29.240.01 CCS F 21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630—2020 代替DL/T 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Technical condition for RTU with AC sampling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I DL/T 630—2020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缩略语 2 5 技术要求 2 5.1 环境条件 2 5.2 电源条件 2 5.3 主要设计要求 2 5.4 功能要求 3 5.5 基本性能要求 4 5.6 绝缘性能 7 5.7 电磁兼容性能 8 5.8 连续通电稳定性 8 5.9 机械性能 8 5.10 可靠性 8 6 试验方法 8 6.1 试验条件 8 6.2 功能及性能试验 8 6.3 环境影响试验 16 6.4 电源影响试验 16 6.5 绝缘性能试验 16 6.6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17 6.7 连续通电试验 17 6.8 机械性能试验 17 6.9 可靠性测定 17 7 检验规则 17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7 Ⅱ DL/T 630—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L/T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根据新制定和发布的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该标准修订了规范性引用文 件(见第2章,1997年版的第2章); ——修改3.2,完善“交流采样远动终端”的定义(见3.2,1997年版的3.2); ——增加第4章“缩略语”; ——修改5.2“电源条件”的技术指标(见5.2,1997年版的4.2); 增加5.3.1“一般要求”; 修改5.3.3,增加铭牌标识要求(见5.3.3,1997年版的4.3) ——修改5.4“功能要求”,增加输入数字模拟量及数字开关量的功能要求,修改“具有当地功 能”为“人机接口功能”(见5.4,1997年版的4.4); ——修改5.5“基本性能要求”,增加外部磁场等条件影响下标称值使用范围极限和允许的改变量 的要求(见 ,1997年版的 ); ——修改5.5.5“信息响应时间”的技术要求(见5.5.5,1997年版的4.5.5); ——修改6.2.3“交流工频输入量基本误差实验”中电流、电压基本误差试验等测试方法及误差计 算公式(见6.2.3,1997年版的5.4.3); ——删除 DL/T 630—1997中的5.4.14“遥调数模转换总误差试验”; —修改第6章结构顺序,使之与第5章对应(见第6章,1997年版的第5章); 刑除DL/T 630—1997 的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行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8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 心、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 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 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园 深瑞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思源弘瑞自动化有限公司、积成 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炜、李劲松、王永福、周斌、沈健、杜奇伟、杨松、胡道徐、倪益民、 窦仁晖、张喜铭、郑永康、任雁铭、彭志强、杨力强、阮黎翔、姚楠、孙驰、王武、廖泽友、唐永健、 张琦兵、雷荣超、刘文彪、笃峻、霍耀冉、孙一民、於益军、李文琢、张剑、李昂、纪欣、赵娜。 本文件首次发布时间:1997年11月28日。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DL/T 630—202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交流采样远动终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交流采样远动终端的设计、制造和检测,其他交流采样设备可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