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磷酸甘油酸.PPT

发布:2017-08-03约2.39万字共18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糖的消化 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以淀粉为主。 消化部位: 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7.体内糖的存在形式 糖原 是糖在体内的主要储存形式 本章主要内容 一、糖的无氧分解 二、糖的有氧氧化 三、磷酸戊糖途径 四、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五、糖异生作用 六、血糖 如何学好代谢篇? 物质代谢主要涉及到三大类营养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三大物质代谢的反应步骤多、酶多, 内容抽象繁杂, 难懂易忘,是生物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难点之一。 推荐的学习方法 1. 掌握代谢途径的关键步骤、限速酶( 包括辅酶) 、能量变化、意义和调节等内容作重点。 2. 掌握不同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 3.主动紧密联系临床和生活实际。 4.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 法国人Pasteur 发现:有氧时, G的有氧氧化抑制无氧酵解。 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人体红细胞中谷胱甘肽的含量很多,这对保护红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巯基处于还原状态,防止溶血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保护血红蛋白不受过氧化氢氧化、自由基等氧化从而使它持续正常在发挥运输氧的能力。 红细胞中部分血红蛋白在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的作用下,其中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了带氧能力。还原型谷胱甘肽既能直接与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结合,生成水和氧化型谷胱甘肽,也能够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 磷酸戊糖途径小结 Review 2011.4.13 Question 1 1.为什么成熟红细胞以糖无氧酵解为供能途径: A.无氧可利用 B.无TPP C.无辅酶A D.无线粒体 E.无微粒体 Question 2 2.糖的无氧酵解是: A.其终产物是丙酮酸 B. 其酶系存在于胞液中 C.通过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D.不消耗ATP E.所有的反应都是可逆的 Question 3 3.在下列酶促反应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的反应是: A.已糖激酶和烯醇化酶催化的反应 B.磷酸果糖激酶和醛缩酶催化的反应 C.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 D. 3-磷酸甘油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 E. 烯醇化酶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的反应 Question 5 5.在三酸羧循环的反应中,下列哪一步不为呼吸链提供氢原子? A.α-酮戊二酸 → 琥珀酸CoA B.异柠檬酸 → α-酮戊二酸 C.苹果酸 → 草酰乙酸 D.琥珀酸 → 延胡索酸 E.柠檬酸→异柠檬酸 Question 6 6、运动员在跑400m 短跑之前、途中、之后,血浆中乳酸浓度如图所示: 三、 乳酸循环(lactose cycle or Cori 循环)与糖异生 五、糖异生的调节 G-6-P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大纲要求: 学时分配:6学时 掌握:葡萄糖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糖酵解(糖无氧分解)的概念、细胞内定位、反应过程、关键酶及糖酵解的生理意义;糖的有氧分解的概念、细胞内定位、反应概况(三阶段)及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的概念、细胞内定位、反应过程、关键酶;磷酸戊糖途径(PPP)的概念、起始反应、关键酶、生理意义;糖异生作用的概念、进行部位、主要反应过程、关键酶、生理意义;血糖的概念及血糖的正常值;血糖的来源及去路概况。 1921年 —— 从狗的胰脏提取了胰岛素并用于临床 为纪念四位科学家为糖尿病治疗做出的贡献将班丁(Banting) 医生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James B Collip (化学家) Frederick G. Banting (医生) 获1923年 诺贝尔医学奖 Charies H Best (学生助理) J.J.R Macleod (生理学家) 获1923年 诺贝尔生理学奖 高压无针注射仪 胰岛素泵 非注射用胰岛素 正在研究中的其它非注射胰岛素给药途径包括: ????口腔喷雾 ????鼻腔给药 ????直肠栓剂给药 均还在研究阶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