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连接File.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结构设计原理》
3.7螺栓和铆钉连接的排列和构造要求
3.7.1 螺栓和铆钉的排列
分为并列和错列两种形式。并列比较简单整齐,布置紧
凑,连接板尺寸小,螺栓孔对构件截面削弱较大。错列
可以减小对截面的削弱,但螺栓排列松散,连接板尺寸
较大。
螺栓和铆钉在构件上的排列应考虑以下要求:
受力要求
垂直于受力方向:受拉构件各排螺栓的中距及边距不
能过小,以免使螺栓周围应力集中相互影响,钢板截
面削弱过多,降低其承载能力。在顺力作用方向:端
距应按被连接件材料的抗挤压及抗剪切等强度条件确
定,以使钢板在端部不致被螺栓冲剪破坏,端距不应
小于2d ;中距不宜过大,否则被连接板件间容易发生
0
鼓曲现象。
构造要求
中距及边距不宜过大,否则连接板件间不能紧密贴合,
潮气侵入缝隙使钢材锈蚀。
施工要求
保证一定空间,便于打锚和采用扳手拧紧螺帽。根据
扳手尺寸和工人的施工经验、规定最小中距为3d 。
0
根据以上要求规范规定了螺栓和铆钉的容许距离。
3.8 普通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和计算
3.8.1 普通螺栓的抗剪连接
1. 抗剪连接的工作性能
抗剪连接是最常见的螺栓连接。抗剪试验可得试件上a、
b两点间的相对位移δ与作用力N的关系曲线。试件由零载
一直加载至连接破坏的全过程,经历三个阶段。
(1)弹性阶段O1斜直线段:加荷
之初,连接中剪力较小,荷载靠
板件间接触面的摩擦力传递,螺
栓杆与孔壁间的间隙保持不变,
处于弹性阶段,板件间摩擦力大
小取决于拧紧螺帽时螺杆中的初
始拉力,普通螺栓的初应力很小。
此阶段很短,可略去不计。
(2)相对滑移阶段12水平线段:荷
载增大,剪力达到摩擦力最大值,
板件间产生相对滑移,其最大滑
移量为螺栓杆与孔壁之间的间隙,
直至螺栓杆与孔壁接触。
(3)弹塑性阶段 荷载继续增加,连
接所承受的外力主要靠螺栓与孔壁
接触传递。螺栓杆除主要受剪力外,
还承受弯矩和轴向拉力,孔壁受到
挤压。螺杆的伸长受到螺帽的约束,
增大了板件间的压紧力,使板件间
的摩擦力随之增大,所以曲线呈上
升状态。达到“3”点时,螺栓或连
接板达到弹性极限。
荷载继续增加,此阶段即使给荷载
很小的增量,连接的剪切变形也迅
速加大,直到连接的最后破坏。曲
线的最高点“4”所对应的荷载即为
普通螺栓连接的极限荷载。
螺栓抗剪连接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可能的破坏形式:
①栓杆直径较小时,栓杆可能先被剪断;
②栓杆直径较大、板件较薄时,板件可能先被挤坏,栓
杆和板件的挤压是相对的,也把这种破坏叫做螺栓承压
破坏;
③板件截面可能因螺栓孔消弱截面太多而被拉断;
④端距太小,端距范围内的板件有可能被栓杆冲剪破坏。
第③种破坏形式属于构件的强度计算;第④种破坏形式
由螺栓端距≥2d 来保证。因此,抗剪螺栓连接的计算只
0
考虑第①、②种破破形式。
2. 一个普通螺栓的抗剪承载力
普通螺栓连接的抗剪承载力,应考虑螺栓杆受剪
和孔壁承压两种情况。
假定螺栓受剪面上的剪应力均匀分布,一个抗剪
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为
b d 2 b
N v nv f v
4
n —受剪面数目,单剪n =1,双剪n =2,四剪n
v v v v
f b
=4 ;d—螺栓杆直径(螺栓的公称直径) ; —螺栓
v
抗剪强度设计值。
螺栓的实际承压应力分布情况难以确定,简化计算,
假定螺栓承压应力分布于螺栓直径平面上,且假定
该承压面上的应力为均匀分布,则一个抗剪螺栓的
承压承载力设计值式为
N b d tf b
c c
t —在同一受力方向的承压构件的较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