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培训.ppt
噪声对机体的影响音乐是人们喜爱的声音,因为它有优美的旋律;但噪声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的杂乱组合产生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人们不喜欢的、厌烦的、不需要的或有害于健康的声音。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有特异性作用和非特异性作用两种。特异性作用即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非特异性作用即噪声对其他器官的影响。听觉器官的影响。一般听力损伤经历下面几个阶段:1、听觉适应。短时间接触较强的噪声。会感到刺耳、不适、耳鸣、听力下降。离开噪声数分钟即可恢复。2、听觉疲劳。长时间接触较强的噪声,听力下降明显,脱离接触后需要十几小时甚至二十几小时才能得到恢复。3、听力障碍。如果接触噪声的时间持续较长,这时的听力损害不能完全恢复或不能恢复,将此称为噪声性耳聋。01040203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是生理移形至病理的过程,造成病理性听力损伤必须达到一定的噪声强度和接触时间。听力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可区分为:听觉适应:短时间内接触强噪声,出现耳不适、耳鸣,听力暂时保护性降低10-15dB,脱离噪声环境数分钟后可恢复,这一生理过程称为听觉适应。这种听力暂时性下降又可恢复的听力变化称暂时性听阈位移,属保护性功能改变,可减轻噪声的危害。可通过比较接触噪声前、后的听阈进行评估。听觉疲劳:持续暴露与强噪声环境或多次接受脉冲噪声,是听力下降15-25dB,并在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小时只一昼夜才恢复至原有听力水平,称听觉疲劳。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属可逆性听力损失,均可视为生理性保护效应。听力损失:长期处于超过听力保护标准的环境中(85-90dB),听觉疲劳难以恢复,持续累积作用的结果,使听阈由可恢复的生理性改变移行至不可恢复的病理性改变的过程称为听力顺势。其主要听力损失表现在高频任一频段出现永久性听阈位移30dB,此时语言频段听力无障碍,故又称高频听力损失,可作为噪声性耳聋的早期指征。噪声性耳聋当高频听力损失扩展至语言三频段,造成平均听阈位移25dB,并伴有主观听力障碍时,成噪声性耳聋。此时在4000Hz处有一听力突然下降的听骨存在。依据听力下降的程度可区分为下列各等级耳聋:①微聋,听力下降25-40dB;②轻度聋,听力下降41-55dB;③中度聋,听力下降56-70dB;④重度聋,听力下降71-90dB;⑤全聋,听力下降90dB。技术控制个人防护医学监护噪声控制措施噪声源的控制应采取最根本、最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通过工艺改革,机械结构改造,隔声、控制设备振动等措施来实现。吸声:利用多孔吸声材料进行吸声。隔声:安装多层玻璃窗。消声:根据吸声反射、干涉等原理设计消声部件。防振动:如加大空气压缩机的机座重量。控制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噪声控制措施-技术控制噪声控制措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和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要合理选择和利用个人防护器材,如耳塞、耳罩、防噪声头盔等。选择护听器/护耳器
标称SNR:单值降噪值29dB38dB35dB29dB33dB32dB28dB31dB34dB27dB27dBGB/T23466-2009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Z2.2-2007,8小时接触不超过85dB(A)。测量现场C声级dB(C):105dB(C)SNR105dB(C)-85dB+(5~10)dB实际接触噪声?佩戴时间?佩戴方法?降噪不足最佳可接受可接受降噪过度85807570防护后耳内噪声dB(A)使用护耳器最常见错误佩戴时间%保护效果dB(A)50360470580790109513992099.930dB有效防护12330小时12345678佩戴时间戴一会儿总比不戴强……个体防护用品介绍呼吸防护失效分析1、过滤材料选用错误,如:戴纱布口罩防尘;戴防尘口罩用于防毒;戴防毒面罩用于防尘;喷漆不提供漆雾滤棉。2、面罩不适合使用者脸型面罩型号不对;用未通过适合性检验的面罩。3、部件丢失或老化产生的泄漏4、不佩戴5、不正确佩戴面罩对人体有害的、不需要的、感到厌烦的一切声音(包括音乐在内)都是噪声。1噪声的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3噪声能损伤听力是人耳聋,诱发各种疾病,降低劳动生产率,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2工业噪声又称为生产性噪声,是对工作人员的影响最严重,涉及面最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