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运输系统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 征求意见稿.docx
GB/T20608—XXXX
1
智能运输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类型、系统状态及转换、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安装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M类、N类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2575:2021道路车辆控制器、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用符号(Roadvehicles—Symbolsforcontrols,indicatorsandtell-tale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主动制动控制activebrakecontrol
由ACC系统而不是驾驶员施加的制动控制动作。3.2
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cruisecontrol
实时监测车辆前方行驶环境,在设定的速度范围内自动调整行驶速度,以适应前方车辆和/或道路条件等引起的驾驶环境变化。
[来源:GB/T39263—2020,2.3.10]3.3
制动brake
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过程,分为以下种类:
摩擦制动——由车辆上相对运动的两部分产生的摩擦力而引发的制动;
电磁制动——由车辆上相对运动但不接触的两部分基于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力而引发的制动:液力制动——由车辆上相对运动的两部分间的液体运动产生的阻尼力而引发的制动;
发动机制动——由发动机的制动作用产生传递到车轮的制动。注:本文件中,传动控制装置的制动不予考虑。
3.4
车间距clearance
前车尾部与本车头部之间的距离。
GB/T20608—XXXX
2
3.5
定速巡航控制conventionalcruisecontrol按照驾驶员的设定控制车辆行驶速度。
3.6
前车forwardvehicle
与本车同向、同路,并在本车前方行驶的车辆。3.7
目标车targetvehicle
在本车前方同一车道同向行驶且被本车跟随的车辆。
[来源:GB/T33577—2017,3.7,有修改]3.8
车间时距timegap
本车驶过连续车辆的车间距所需的时间间隔。
注:车间时距τ与车速v和车间距c相关,计算公式是τ=c/v,如图1所示。
c
前车本车
前车
V
图1车间时距
3.9
设定速度setspeed
由驾驶员或车辆其他控制系统设定的期望行驶速度。3.10
稳定状态steadystate
相关参数不随时间、距离变化的车辆状态。
注:圆可以认为是最有稳定半径状态的曲线,以恒定速度行驶的车辆也可认为处于稳定状态。3.11
本车subjectvehicle
安装有本文件所定义的ACC系统的车辆。3.12
全速自适应巡航控制fullspeedrangeadaptivecruisecontrol
实时监测车辆前方行驶环境,在设定的速度范围内自动调整行驶速度并具有减速至停止及从停止状态自动起步的功能,以适应前方车辆和/或道路条件等引起的驾驶环境变化。
[来源:GB/T39263—2020,2.3.11]3.13
限速自适应巡航控制limitedspeedrangeadaptivecruisecontrol
实时监测车辆前方行驶环境,在设定的速度范围内自动调整行驶速度,以适应前方车辆和/或道路条件等引起的驾驶环境变化,但不具有减速至停止及从停止状态自动起步的功能。
GB/T20608—XXXX
3
4符号和缩略语
4.1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αlateral_max:弯道上的最大设计横向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
αstopping:在自动停车能力测试中目标车的纵向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CTT:测试目标的红外反射能力的参数,单位为平方米每球面度(m2/sr)。
c:车间距,单位为米(m)。
cmin:所有车速在稳定状态(包括保持状态)下的最小车间距,单位为米(m)。d0:判断是否有必要探测目标车辆的临界间隔,单位为米(m)。
d1:判断是否有必要测量距离或相对速度的临界距离,单位为米(m)。d2:需要测量操作的距离,单位为米(m)。
dmax:直道上的最大检测范围,单位为米(m)。R:弯道半径,单位为米(m)。
Rmin:弯道最小半径,单位米为(m)。
RCS:对雷达信号的散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V:车辆的瞬时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Vcir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