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考试.doc

发布:2018-04-25约5.8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高附中九年级语文第三次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折本/折扣 道行/行云流水 亲密无间/字里行间 B. 联络/炮烙 讣告/赴汤蹈火 沽名钓誉/怙恶不悛 C. 黄晕/晕车 与其/与日俱增 横行霸道/逸趣横生 D. 斟酌/勘探 田垄/得陇望蜀 坚贞不渝/瑕不掩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辨论 洽谈会 莫名其妙 劈头盖脸 B. 遨游 高架桥 姗姗来迟 融会贯通 C. 刨冰 打嗑睡 殆笑大方 笙歌达旦 D. 官邸 纪录片 迫在眉捷 带罪立功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 , 。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很多人从表面上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美学大师蒋勋在书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④⑤ C . ⑥②①③⑤④ D. ①③⑤⑥④② 4、古诗默写(8分) (1 ) ,小桥流水人家。 (2)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 ” (4) 文人墨客大多以天下为己任,无论得意失意,不管身处何方,都心怀国家大事。《泊秦淮》 中 “ , ”表达了杜牧对统治者沉溺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痛心;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 ” 表达了辛弃疾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5.名著阅读(10分) 小角色拥有大魅力。下列名著中的人物虽不起眼,却也有着令人拍手称赞的地方。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其值得称赞的地方。 (1)白龙马《西游记》 (2)星期五《鲁宾逊漂流记》 (3)小茨冈《童年》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8题(23分) 读书最乐,乐在人生 两千多年前,荀子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可见,中国有着悠久的要求官员读书学习的历史,这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当在现代社会中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古人为什么强调官员读书学习呢?因为“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读书乐趣多多,首先是能够学到知识。这是读书最基本的功能。知识不像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你享有了,别人就不好再享有;也不像物质产品,只能一次性消费。知识是精神产品,可以传导、复制和共享。领导干部通过读书,可以获取政治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其他各种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汲取从政智慧,提高做事本领,构筑精神家园。 读书能够明白事理。知识与事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表现在知识是事理的基础,事理是知识的升华;区别表现在知识是固定的,事理是灵动的,事理是知识的灵魂。因此,学习知识是对读书的初步要求,明白事理才是读书的重要目的。人们学习政治理论,就是要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业务知识,就是要深化对工作规律的认识;学习人文知识,就是要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加强自我修身和道德涵养。 读书能够增长才干。一个人的能力与阅历有着密切关系,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历与亲为,有些事也不能亲历与亲为。对于人生来说,许多知识和经验是间接获得的,而读书恰恰是获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