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_中暑健康教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驱症状 高温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尚能坚持正常工作、生活。 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热痉挛 主要表现有严重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故称热痉挛。肌痉挛以经常活动的四肢及腹部等肌肉为多见。 多见于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而有大量出汗的年轻人。 重症中暑的临床症状热衰竭 常发生在老年人,起病较急,先有眩晕、头痛、突然昏倒,平卧并离开高温场所即清醒。患者面色苍白,皮肤冷汗,脉弱或缓,血压偏低但脉压正常。 热射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 继而体温迅速增高达41℃以上,出现嗜睡、淡忘和昏迷。 皮肤干热,无汗,呈现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出现紫绀。 休克时血压下降。 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 日射病 在烈日的曝晒下,头部未戴帽或无遮阳的情况下,头部直接受太阳辐射,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称日射病,属热射病的特殊类型。 现场初步治疗 出现中暑前驱症状时,应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在阴凉处安静休息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即可恢复。 现场初步治疗 热痉挛和热衰竭的治疗:基本相似 及时将病人抬到阴凉处或空调供冷的房间平卧休息,解松或脱去衣服; 降温时不要引起寒颤,以病人感到凉爽舒适为宜。 口服凉盐水及其它清凉饮料。 现场初步治疗 有循环衰竭者由静脉补给生理盐水并加葡萄糖液或氯化钾液。 除了尽快补充钠、氯离子的缺失外,尚需注意适当补充其它电解质如钙、镁等。 热射病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故更需积极抢救。 降温治疗 (1)环境降温:抢救现场必须通风阴凉,应及时将患者搬入室温20 oC的空调间内或在室内放置冰块、井水等。 降温治疗 (2)体表降温 :用井水、自来水或温水浸透的毛巾擦拭全身,同时配合电扇吹风。头部、颈两侧、腋窝及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可置冰袋。病人如有寒颤则必须以药物控制,防止产热增加。还可做冷水浴,即将患者浸入冷水中,保持头部露出水面。 降温治疗 (3)体内中心降温 :可用4~10oC5%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或用4~10oC10%葡萄糖盐水1000ml灌肠,也可采用胃管内灌注冷生理盐水降温。 降温治疗 (4)药物降温: 氯丙嗪可能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外周血管,肌肉松弛及降低新陈代谢等作用。 纳洛酮有明显降温、促醒、升压等效果。 降温治疗 无论应用何种降温方法,只要待体温降至38oC 左右即可考虑终止降温,但又不让体温再度回升。降温时,血压应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 急救处理 先兆与轻症中暑 立即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或电扇下,最好移至空调室,以增加辐射散热。给予清凉含盐饮料;可选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体温高者给予冷敷或酒精擦浴。必要时可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1000-2000ml。经上述处理后30min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急救处理 热 痉 挛 在补足体液情况下,仍有四肢肌肉抽搐和痉挛性疼痛,可缓慢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ml+维生素C 0.5。 急救处理 热 衰 竭 快速静滴5%GNS2000-3000ml。如血压仍未回升,可适当加用多巴按、阿拉明等升压药,使血压维持在12kPa(90mmHg)以上。 急救处理 热 射 病 预后严重,死亡率达30%,现场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物理降温:将患者浸浴在凉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降至38.5℃时停止降温,移至空调室观察。可予酒精擦浴。药物降温: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溶液,静滴1-2h观察血压。低血压时酌情加用间羟胺等α受体兴奋剂。 纳洛酮治疗:纳洛酮0.8mg加25% GS20ml静脉注射,30-90’重复; 中暑高危人群的预防保护 (1)老年人:首次热浪袭击的重点对象是老年人。在夏季应少外出活动,衣服薄而宽大,经常淋浴或冷水盆浴. (2)孕产妇:一旦孕产妇出现中暑的前驱症状如四肢乏力、口渴、头昏、胸闷、大汗、恶心等,应立即将其放在阴凉通风处,凉水擦身,然后急送医院救治。 (3)室外作业、剧烈运动者:要适当调整作业时间,要有遮阳设备,补充足量水、盐. 谢谢! 中暑 中暑定义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