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顶板防排水方案(20131012修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下车库顶板防排水施工方案
一、质量缺陷述
据我项目部技术人员对原施工单位所施工的地下车库顶板结构进行现场察看,发现其裂缝较多,且呈不规则网状发展,又顶板因雨季或积水时渗漏较为严重,从而影响车库或人防设施的正常使用功能。
该顶板结构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GBF薄壁方箱空心楼盖,空心楼板厚度450(500)mm,其中上下板厚100mm,空心部分厚250(300)mm;裂缝部位无法采用技术成熟的注浆法进行裂缝封堵,结构自防水能力难以提高。故我方暂按防、排、堵并进的建筑防水方法进行考虑。
二、处理方法
1、局限于顶板结构设计的现浇钢筋混凝土GBF薄壁方箱空心楼盖的结构空心特性的制约,结构自防水能力难以提高。按疏排水、堵渗漏并进的建筑防水方法进行施工处理。疏排水采用C20细石混凝土找坡,其优点是:①吸水率小,自防水能力强,优于泡沫混凝土或水泥炉渣或珍珠岩等作找坡层(吸水性强,不利于防水),缺点是自重大,但鉴于该施工图设计为结构顶板上填土,荷载增加量在设计允许范围;②施工技术成熟,施工缺陷可得到控制;③造价增量不大,相对于轻质材料找坡,增加造价不明显。
2、施工工序:①、基层处理→100mm厚C20细石混凝土找坡层(最薄处70mm,内配单层双向Φ6@150)→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3mm厚聚合物改性沥青自粘防水卷材→蓄水试验→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排水板一道→土工布一道→土方回填。
②、针对11#、12#楼中间西部顶板区域(三区)结构顶板渗漏现象比较严重,我方为了加强排查渗漏隐患部位,故对上述(三区)部位进行二次蓄水试验。施工工序如下:基层处理→100mm厚C20细石混凝土找坡层(最薄处70mm,内配单层双向Φ6@150)→蓄水试验→基层含水率检查→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3mm厚聚合物改性沥青自粘防水卷材→蓄水试验→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排水板一道→土工布一道→土方回填。
如下图示:
(1)、基层处理:防水层施工前须将基层上水泥砂及混凝土突起物剔除并修补平整、打磨,不得有钢筋头等杂物,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不得有尘土或砂浆等,基层处理完成后报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2)、100mm厚细石混凝土刚性找坡层(最薄处70mm):按照设计图纸上在梁上纵横每32m留置排水沟,沟宽100mm,坡度2%。排水沟内钢筋不断开连续布设。网片纵横间隔1m部位采用砂浆垫块,垫起钢筋网使上部保护层厚度控制在10~15mm。钢筋网在分格缝处断开,分格缝尺寸按间距不大于6×6m,分格缝宽度20mm,靠沿口女儿墙部位缝宽30mm,留缝要求横平竖直,分格缝采用挤塑聚苯板制成,安装时采用1:1水泥砂浆进行固定。混凝土按分格顺序进行分块浇筑且一次性浇筑完成,在分格内不允许留施工缝;混凝土浇筑12~24小时要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3)、在基层上覆盖一层约1m2塑料薄膜,四周用胶布密封,2~3小时后打开薄膜检查其表面是否有水珠,如无水珠则基层干燥,含水率符合要求,可以施工。否则含水率过大,则暂缓施工。
(3)、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钢筋混凝土找坡层施工完成且混凝土表面可以上人后,四周围挡起来进行蓄水,经蓄水检查通过后(针对三区),采用1.5mm厚聚氨酯涂料防水层加强处理,施工时必须两遍施工成活。第一遍防水层施工完成后报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第二遍防水层施工,施工时按与第一遍防水层施工垂直方向进行涂抹,不得有汽孔、汽眼、流脱和漏涂等现象。
(4)、3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脂胎):基层平整、坚实,无明水,突起物卷材长、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0mm;施工时将卷材长、短搭接边处隔离膜揭除
(2)、阳角部位完成聚氨酯涂膜施工后之后,先施工外墙防水卷材至顶板上部250mm;后用在顶板粘贴3mm厚自粘式防水卷材至外墙阳角以下250mm;
(3)、出水口周围与屋面结构的连接处,均应封固严实,粘结牢固。穿过屋面的管道与屋盖间的空隙用密封材料封严,并将防水卷材卷入收口及使用密封材料封严。
(4)、管子根部周围容易发生渗漏的薄弱部位,应做特殊处理。处理方法是先铺一层卷材附加层,在转角周边的加宽不小于250mm。
(5)、土方回填(填土部分由另外分包单位施工)。
(6)根据女儿墙部位防水卷材上翻高度,顶板与主楼交接处防水卷材收头如下图所示:
(7)、混凝土刚性保护层分隔缝采用聚苯板进行分格,待混凝土施工完成可上人时,及时将分隔缝内的聚苯板清理干净并用建筑油膏填充密实。
本标段施工本着“资源整合、优质高效、服务业主”的指导思想组织整体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项目管理,以质量为本,严控安全,在满足总体指导思想的同时承诺满足以下要求:管理人员与施工队伍:经理部由具有丰富工程施工经验的老同志与年富力强、参加过类似
显示全部